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贺老总为什么没有带兵出征?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将帅竞显身手,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和聂荣臻等老帅,在战场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贺龙作为红二方面军的创建人,却很少在战场上见到他的身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创始人,他手下的红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被整编为八路军120师。
这支军队深入敌后作战,足迹遍布晋察绥冀等省,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
他建立的晋绥根据地,是延安连接前线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对的敌人发生了改变。
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我军也从游击战转入运动战。
在解放战争期间,贺龙在战场指挥作战主要是初期和末期。
其他时间,贺龙作为晋绥军区司令员,保证陕甘宁边区对外联络和后勤供应,全力配合西北野战军的后勤供应。
在解放战争初期,贺龙与聂荣臻一起指挥了归绥战役。
这场战役中,由聂荣臻统一指挥。
贺龙在这场战役中,指挥部下在卓资山消灭敌新编二十六师。
但是在集宁会战中,由于我军指挥失误受挫,战役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此战后,贺龙主要负责晋绥和陕北的防务。
由于东线的敌人的压力较大,贺龙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晋绥方面。
但是当国军胡宗南部进犯延安,使得西线我军的压力变成主要压力。
我军大批兵力调往陕甘宁边区,准备保卫延安。
在这些兵力中,大部分都是贺龙的老部下。
按理说,应该由贺龙担任指挥员的责任。
不过此时中央经研究决定,由彭德怀担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指挥这些部队保卫延安。
贺龙则负责晋绥后方负责后勤工作,全力支持西北野战军的作战行动。
贺龙对此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品质,他不但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还全力配合彭老总的工作。
陕甘宁和晋绥都是贫困地区,支持数万解放军的后勤工作,困难重重。
我们看彭总的回忆录中,就多次记载由于缺粮而放弃战机。
贺龙想尽办法为前线筹措粮草物资,并且还开办了14所兵工厂,基本满足了西北野战军的作战需要,创造了后勤保障的奇迹。
在贺龙的全力配合下,彭老总在前线得以毫无后顾之忧,放手与敌人周旋,大量歼灭敌人。
除了完成后勤保障工作,贺龙还主动做老部下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服从彭德怀的指挥。
红军的三个方面军,由于组成不同,创建经历不同,因此各有特色。
红二方面军主要是依靠贺龙组建起来的,是他以个人的社会能力拉起的队伍。
贺龙年少时就行走江湖,结识各路绿林好汉。
在参加南昌起义前,他就依靠自己的能力,拉起了一个军的队伍。
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向党中央提出回家乡拉武装进行斗争的要求。
在得到党中央同意后,他回到家乡重建队伍,最终组成了红二方面军的红二军团。
贺龙在红军中威望很高,他和将士们打成一片,以兄弟相称。
虽然有一部分人对他的做派看不惯,但是全军上下都把贺龙当成大哥,唯他马首是瞻。
斯诺曾经记载过红军中的传言,说贺龙口才极好,能把死人说活跟着他去战斗。
在长征途中,贺龙能够进入村寨,然后带着全村寨的青壮年加入红军。
贺龙的部下在归彭老总指挥后,感到不适应。
因为彭老总是湘军出身,爱兵如子,但是对部下要求严格。
他在很多时候对部下严厉批评,不顾任何情面。
这让贺龙的部下难以忍受,连纵队司令、政委都发生了摔彭总电话,当众顶撞彭总的现象。
贺龙为此专门对他们做了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了批评。
在贺老总的帮助下,这些老部下心服口服,服从彭老总的指挥,在西北战场上取得了良好的战绩。
正是有了贺老总的全力支持,才使得彭老总取得了西北战场上一个又一个的大捷。
在解放战争后期,西北胜局已定,贺老总接受党中央的指派,率领第18兵团和一野一部,从北线进军四川。
在这次进军中,贺龙配合西线的刘伯承部,采取先慢后快的战术,前期故意大张旗鼓行动,缓慢行军,吸引国军的注意力,为二野西进创造条件。
国军主力被贺龙的行动吸引了注意力,当二野包抄到他们的后方时才如梦初醒,仓皇逃窜。
此时贺龙抓住战机,穷追猛打,一举在川北消灭当面之敌八万余人。
接下来,他的部队和刘伯承的部队会师,将四川盆地的敌军全部包围歼灭。
贺龙在解放战争中,除了初期和末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西北野战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他虽然没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但是他的努力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保证了西北战局的胜利。
由于他为人民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1955年9月,被新中国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