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上能不能立碑?依据何来?

2022-11-16
17 阅读

我奶奶去世12年至今没有立碑,叔叔伯伯们都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立碑,其中的原因实在是令人唏嘘。

初中时我奶奶去世,下葬之后,没有立墓碑,我之前看电视时,发现有人去世后,后人会立碑,我问我叔,为何不立碑,我叔说,立碑只是为了辨识墓地的位置,现在奶奶埋在自己农田里,根本需要记号,不需要辨识,所以没有立碑的必要。

从理论上来说,坟和墓是分开的,在现在很多人眼里,坟墓就是墓地的统称,其实不然,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所见的大部分都只是坟而已,所谓“墓”,上面是莫,下面是土,是没有土的意思。

意思就是下葬之后,把墓坑填上即可,与地面齐平,这种多用于有钱人之家,所下葬的人多为有钱人家的人,只是有钱,但是地位不是很显赫,之所以这样下葬,就是怕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偷盗。

这类人的墓地基本没有土堆,过一段时间基本和地面持平,或者在上面种上树或者草坪一类的,为的就是不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墓地所在。

而坟,就是人在下葬之后,多出来的“小土堆”,这类称之为坟。

这类场所一般埋葬的都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因比较简陋,埋葬好之后堆一个土堆,而“冢”,指的是一些王侯将相的家庭,去世后所埋葬的场所。

这类人生前地位显赫,去世后肯定会有不少仆人陪同,所以去世后,所埋葬的场所,也是按照生前,家里的样子,所建造,因此王侯将相的墓地被称为“冢”,比如三国时,魏王曹老板的“72疑冢”等等。

而天子去世后,所住的地方称之为“陵”,比如大家最熟知的“秦皇陵,茂陵”等等,比较雄伟壮观,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坟相当于茅草屋,墓相当于简装房,冢相当于精装房,而陵相当于大别墅。

墓地立碑一说,可以根绝自己意愿,想立碑就立碑,不想立碑,就不立碑,有些有钱人,在去世后,有很多陪葬品,怕有人偷盗,因此选择不会立碑,而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去世后所住的坟。

去世后基本没有什么陪葬品,家族成员也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是劳苦大众,一生基本上没啥丰功伟绩,也就是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因此也没有立碑的必要,所以好多人,都选择不立碑,与其老人去世后,为老人树碑立传,做一些面子工程。

还不如在老人在世时,多孝顺老人来得实在,在我们农村,现在村里有人去世,基本上没有立碑的,因为实在是没有必要,在我们农村,只有一些特别有钱的家庭,才会选择给逝者购买墓地,这种情况下,不立碑是不行的。

因为一所陵园,住着几百上千位逝者,如果家家户户都不立碑,那么在过节祭奠时,很容易弄错亲人的位置,因此一些住在陵园的逝者,必须要立碑,而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很少有村民给逝者购买墓地。

一般都会把逝者埋葬在自家的农田里,因此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逝者的位置,所以也就没有立碑的必要,因为一块墓碑,少说也得3000元左右,基本上相当于一个村民一个月的收入。

简单总结为,墓碑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辨识墓地的位置,不至于找错墓地,关于其他的一些方面,作用并不是很大。

一般来说墓碑上会刻有“已故某某之墓”,显得比较正式或者尊重,通常是子女为父母所立的碑,比如“故先考”,“故先妣”等等。

也有用“显”字的,一旦墓碑上出现这个字,就表明逝者地位不一般,或者是家族中辈分最高的人,才会用“显”。

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用“考妣”这个词汇,比如“如丧考妣”,“考字”代表着父亲,“妣”字代表着母亲,一般是考字在左,妣字在右,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以左为尊,男子家里的顶梁柱,所以父亲的地位要高于母亲的地位。

写在最后墓碑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辨识墓地的位置,就相当于房间号一样,墓碑的作用,就是为了提高墓地位置的辨识度,其他作用不是很大,因此立碑与否,要根据当前情况,如果逝者周围有很多坟墓,为了辨识位置,最好还是立一个,如果逝者埋葬的位置,辨识度很高,那么就没必要立碑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