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妲己屡次陷害殷商忠臣,为何偏偏放过对殷商最忠心的闻仲?
一切,都要从纣王在女娲宫不合时宜的题诗说起……胆大包天的商纣王纣王并非天生昏君,相反还颇有能力。
当初凭借一手托梁换柱,获得了朝臣的认可。
商容等重臣联名上奏,于是当时还是殷受的纣王成了太子。
有能力的人通常都有点自大,纣王也不例外,比如女娲寿诞时,按照惯例天子要率领百官到女娲宫上香朝拜,对此纣王很不情愿,原因竟然是他不知道女娲是干嘛的。
而在进香时,一阵诡异的风掀开了幔帐,让纣王看到了女娲石像。
更诡异的是一个石像,居然让纣王惊为天人,于是写下了他认为是赞美,女娲认为是亵渎的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心满意足的率众离开,回来的女娲则勃然大怒,驾云提剑直奔朝歌,试图杀死纣王,以治不敬之罪。
却在朝歌上空见到两道红光冲天而起,掐指一算,原来殷商尚有二十八年气运,纣王阳寿未尽。
强如女娲也不敢坏了天数,于是悻悻而归。
可能是越想越生气,于是女娲挥动了招妖幡……娘娘分付彩云:“着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中三妖伺候。
”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
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
天意已定,气数使然。
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
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
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娘娘分付已毕,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
三妖中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化身的胡喜媚、王贵人其实就是俩陪衬,或者说打助攻的,主要执行女娲任务的是千年狐狸精附身的妲己,也正是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激发了纣王的兽性,使其心中残暴的一面彻底释放,殷商的忠臣良将的噩梦降临了。
妲己与纣王的暴行纣王黑化是存在一个过程的,起初仅仅是夜夜笙歌,不理朝政,但理智不失,比如在冤杀了姜王后之后懊悔不已。
但是天生的自负让他不能面对自己的过错,既然错了那就错到底,于是便有了召集四大诸侯,试图斩草除根。
恶的一面一旦苏醒就很难再压制,再加上妲己煽风点火,于是乎炮烙、虿盆等酷刑接二连三的出现,商容、比干、梅伯、赵启等忠臣或被逼自尽,或为酷刑残害而死。
连武成王黄飞虎都因不堪受辱而远赴西岐。
纣王虽然懊悔过,但杀人的时候却丝毫不手软,在这一过程中,妲己可谓“功不可没”。
闻仲的特殊地位但是被迫害的群臣无论三朝元老、托孤重臣商容,还是武成王黄飞虎,论威望和地位,都远不如当朝太师闻仲。
闻仲常年领军在外,回归时见到乌烟瘴气的朝堂勃然大怒,召集文武百官、王亲贵胄联名上书纣王,试图拨乱反正,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废妲己,这等于直接向妲己宣战。
但是妲己方面却一反常态,平时没事都要琢磨着害个人的狐狸精面对闻仲的咄咄相逼没有丝毫的“反击”。
难道是奸妃转性了?
当然不是,妲己能够让还算英明的纣王彻底堕落成无道昏君,除了美色,头脑也十分重要,她清楚什么人可以肆意杀害,什么人绝对不可招惹。
闻仲,就是后者。
那么,连妲己都无比忌惮,甚至只能隐忍的闻仲究竟有什么特别呢?
首先,闻仲德高望重,在朝堂拥有超然地位,即便是王室成员、纣王的亲兄弟也是以闻仲马首是瞻。
一向无法无天的纣王见了闻仲就好像老鼠见了猫,君臣二人在金殿发生争执时,纣王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孩,又怕又倔的和家长顶嘴,而闻仲言辞激烈,丝毫不给纣王留情面。
不开眼的费仲自恃是纣王宠臣,站出来为纣王打抱不平,结果被闻仲当殿一顿痛打,纣王见状连制止都不敢。
直到最后,闻仲感觉自己言语太过激烈,多少有些君不君,臣不臣,这才主动退让,而纣王大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那么为何闻仲会如此特殊,能让纣王这个混不吝怕到这个程度。
很多人说闻仲是纣王的老师如何如何,其实原著根本没有这种设定,而且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敬畏,即便是老师又如何?
究其原因,纣虽然残暴,但是不傻,他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作”,最大的倚仗就是闻仲,往大了说,只要有闻仲在,就可以立保江山不失。
同时,他也明白,闻仲哪怕看起来再“凶”,他的忠心都是不会变的。
另一方面,闻仲有很深的截教背景,他师承金灵圣母,尽管只是三代弟子,却和赵公明、三霄娘娘等很多大能平辈论交。
同时,殷商虽然有不少练气士,但像闻仲这种“根正苗红”的可谓绝无仅有。
妲己是修炼千年的大妖,虽然法力平平,但见识、智慧可不差,她不敢也不可能去招惹截教。
而且连纣王见了闻仲都战战兢兢,她就算进谗言又有什么用呢?
综上所述,若非闻仲屡屡出征不在朝中,纣王就算再宠妲己都未必保得住她。
所以对妲己而言,闻仲是一个招惹不起的存在,根本谈不上是否放过。
闻仲不找她的麻烦,妲己怕是就要偷着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