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怎么看?
1、胡适说得不错,这是明智理性、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学者应有的历史观,司马迁是第一个做断代史的大家,千古史学第一人,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公认的史书典范;《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但是,司马迁写《史记》时,毕竟也是深受其所处之时代、所在之环境、所受之教育影响深刻的;最少,汉天子是秦始皇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天子,抑秦扬汉、自我宣扬自然是免不了的;再有,《史记》的上古部分,整合出来了一个黄帝家族,并认为自古就是天下一统,都是黄帝后裔,即便黄帝之前,还有神农氏,这显然是汉代的需要,而不是上古的真相;3、司马迁之后,班彪、班固、班超三父子,撰《史记后传》、《汉书》,私修国史而后又受诏修史,无非都是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宣扬“汉德”;现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班固文人,党附窦氏,始至杀身;独班超能立功异域,终得封侯。
大丈夫原应自奋,安能久事笔砚间?
观于超之有志竟成,而固之无志可知,一荣一辱,优劣判焉乃知人生处世,立志为先,慎毋媚世谐俗为也;4、再后来,陈寿之《三国志》,直到近代的史学四大家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钱穆等等,谁有不是为当朝者贺、为当代者用呢?
如果你不围绕着当朝者的思想、史观、哲学观来写,别说你的书能不能出,你的创作能不能继续,甚至你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的;司马迁的书中因为为李陵的投降辩护了,激怒汉武帝,并在奸人的陷害下处以了宫刑;班固当年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的时候,曾被以私修国史之罪关进了京兆监狱的,班固的同乡苏朗曾被人告发伪造图谶,甚至被凌迟处死了的;5、所以,胡适的观点肯定是正确的,所谓历史,除了当事人、当局者可以知道真情、真事,真正的时间、地点、事发的缘由、事件的经过以外,局外人、后来者,很难通过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枝节厘清事实真相的;即使是当局者、被褒扬者,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是经历了若干年后,很多资料解密了、档案解封了,人们才能从哪些尘封的原件中、记录中破解当时的密码、尽量还原真实的;而解封的当时、写作的当下,当朝者怎么想、怎么说、推崇什么、贬谪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又是决定史书作者的是非观、世界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孰是孰非、孰对孰错的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