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
我是北方人从小以面食为主,对于吃米饭我是特别挑剔的,我喜欢吃东北大米,因为东北的天气比较冷,水稻生长周期比较长,决定大米的品质主要有三个要素:土地、水源、日照。
如果非要再加一项,那就是品种了。
不过品种并不是很重要的因素。
咱们上过小学的人应该都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
一样的大米品种,你在南方种植,和在东北种植,则完全是两种味道。
首先中国的东北平原,乌克兰的大平原还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
黑土地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它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珍贵宝藏,东北农民世世代代都留恋着这片黑土地。
由于东北大米的生长周期,当然了生长天数越长大米就会更好吃一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东北一年只产一季,相对生长没有南方快,生长得更扎实,也就形成了东北米的特有的口感,大米内积累的淀粉要比南方水稻的要高,所以吃起来更加软糯香甜。
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的特点,就是直链淀粉低左右,支链淀粉高。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来,直链淀粉高,口感偏硬,支链淀粉高,口感偏粘。
糯米就是支链淀粉高的一种米,所以口感特别粘。
除了口感外,直链淀粉还有一个特点,分子量小,可容于50-60度的热水,而支链淀粉在50-60度是不会溶解的,所以,东北米浸泡或蒸煮后,膨胀度高,看上去圆润饱满。
直链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则不易老化,所以东北大米又具有“剩饭不回生”的特点。
所以东北大米,凉吃口感也很好。
类似的,同一纬度的用于制作寿司的日本的越光米,如果冷后口感很差,就不适合做寿司了吧。
除了淀粉构成不同的主要区别外,东北大米还有甜、香,泛油光的特点。
甜主要是因为东北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当然,也可能与水有关。
至于香,大概也跟水中或土壤中富含矿物质有关。
油光与大米中的富含磷脂有关,东北能出含油量高的大豆,能产含油量高的大米也不出奇。
南方的米,分早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晚稻为150~170天。
普通早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大约为25%,晚稻一般为15%—20%;北方粳米的含量大约为8%(关于这一点,我比较怀疑,东北五常大米大约在17%左右)。
前面已经说过,直链淀粉越低,做出的米饭越饱满,越软粘。
所以一般说,晚稻口感更好。
南方由于气候湿热,水稻多是一年两熟也就是常说的两季稻或三季稻。
其次就是南方的大米主要是以籼米为主的,在口感上它没有东北大米那么的有粘性,而且蒸出来的大米也是特别散的;相对来说是脆了一点,所以在口感上南方的大米没有东北的大米,那么的好吃。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南方的主食是以大米为主的,但是却没有听过南方哪个地方的大米更加的好吃。
其实在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不同饮食习惯,那么南方人的大米虽然有一些吹散,但是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他们也是特别喜欢吃的,毕竟从小都吃这样的大米已经习惯了;但是对于东北的大米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东北的大米不仅吃起来香甜软糯,而且也是特别美味的,难怪东北的大米在我们全国内销量都是非常好的。
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东北大米。
还是南方大米呢?
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
我是香港丽莎,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