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线”被大学录取的学生,最后都怎么样了?

2022-11-19
13 阅读

我妻子就是“踩线”,更准确地说,是“侥幸”被大学录取的。

她高考时填报了医学院(现改名省医科大)临床专业,并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

当年她的考分,离本科线差四分,本己做好被专科录取的心理准备。

孰料,竟然收到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录取通知书。

原来当年药学报考者少,最终降五分录取。

妻子自知属大学“扫尾生”,入校后刻苦学习,最后的三学年,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1996年,妻大学毕业,分配到事业单位。

2006年,省公务员公开招考,有药监系统的岗位,其完全符合报考条件。

于是妻重拾课本,下班后回家就埋头看书。

没参加任何补习班,也没向单位请假,正常上班,不耽误工作。

作为事业编正式职工,报考公务员,需原单位同意。

单位领导本不想签字,我忙前去游说:她都毕业十年了,学的东西早还给老师了。

公务员省考竞争激烈,那么多的年轻人都在拼命争取,怎会轮到她?

领导给她签字同意报考,反正考不上,让她死个心,今后能安心踏实的工作。

领导也觉我言之有理,签字同意报考。

于是,三十多岁的妻,与一群学弟学妹们,共同踏入考场。

笔试成绩的遥遥领先,让她成功上岸,原单位在欢送宴上,领导直呼我们夫妻俩是在配合演双簧。

现在,妻是位二级主任科员,主要负责药品抽检工作。

市内各大医院的药房主任(药房部长)们,基本都是她的老同学(包括大学在校期间的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即使是踏线入学,只要认真读书,毕业后也不会输给同学们。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