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属于事业编吗?将来有什么发展前景?
妻子的闺蜜阿雯嫁了个居委会工作人员,现在后悔不已。
阿雯年轻的时候颜值很高,会打扮,大专毕业,当时很多人追,其中就包括她现在的丈夫。
后来,阿雯选择现在的丈夫,理由是他有一套房,虽然是年代很久远的小区。
还有就是,他在居委会工作,在外人看来,属于体制内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不会有失业危险。
后来,阿雯发现,丈夫只是居委会的临聘人员,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制人员,连居委会正式干部都不算。
工资永远都是3000+,十多年了,涨了不到1000元,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很难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
阿雯只好自己重操旧业,自己开了一家美容院,生意还算可以,收入比丈夫高几倍。
但问题是,美容院的上班时间一般是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每天回来的时候,丈夫已经睡了,早上十一点才起床,丈夫又已经去上班,两夫妻日常交流很少,导致矛盾重重。
同时,阿雯的丈夫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却又大男子主义的人,十多年一直维持居委会临时工的工作,从不考虑转型,或者做兼职增加收入,哪怕阿雯做美容院的收入更高,仍对阿雯整天不在家有很大意见。
这两三年,疫情下,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不再像以前那样朝九晚五,而是经常加班,做疫情防控工作,两夫妻的矛盾就更深了。
夫妻感情不好,导致两个孩子性格也很孤僻,阿雯悔不当初。
回到问题。
社区与村对应,社区是在城市,最少都是圩镇范围,村则是在农村。
社区的办事机构叫居委会,跟村里的村委会相对应,都属于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行政单位。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称为社区工作者,但其实分成两种。
一是居委会干部,对应村委会干部,只不过村委会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居委会干部由居民选举产生,都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制人员。
在实际生活中,居委会干部比村委会干部更惨一些,因为农村的很多资产、资源、资金都属于村集体所有,在处置资产、资源、资金的过程中,村委会干部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
而社区在城市或圩镇范围,辖区内的各类资产、资源、资金都是居民个人所有,一般没有社区集体所有的东西。
二是由各类单位聘请到居委会工作的人员,属于临聘人员,可能是居委会自己聘请,也可能是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聘请,还可能是各相关单位聘请,比如县民政局聘请了双百社工到社区工作。
对于居委会干部,会有专门面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专项招聘,跟村支部书记一起,通过考试转为事业编制人员,只在村支部书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之间竞争,竞争不大,如果文化程度较高,很容易考上,成为事业编制人员,我们镇就有两个村书记是事业编制人员,编制在镇里,但实际还是做村里的工作。
甚至还有面向村支部书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专项招录,将其中事业编制的村支部书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招录为公务员,同样只是内部竞争,竞争不大。
这个比较少见,一个县也就那么两三个。
除了社区党支部书记之外,其他的居委会干部并没有任何的政治前途,甚至每五年换届选举的时候,选不上就只能出局了。
对于居委会的临聘人员,完全没有政治前途,目前还没有见过有面向临聘人员的专项招聘和专项招录。
同时,临聘人员只要工作态度尚可,工作能力尚可,一般也不会解聘,因为现在居委会也缺人干活。
但一般不会解聘不代表永远不会解聘,比如县民政局的双百社工,如果政策变了,不再招聘双百社工了,那么也只能离开居委会了。
社区工作者只适合两类人。
一是本地的妇女,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家庭。
二是希望考编的年轻人。
在居委会工作同样可以接触到很多红头文件,也可以熟悉了解体制内工作的流程和方式方法,对考编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