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在世界水平怎么样?
二战时日本的总体军事实力在当时应该能排在五六位的样子,如果把他的陆军单独拿出来比拼的话,我认为能进前三,当年日军有几项能力可是世界第一,日本陆军的实力在当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小觑的。
我们习惯性的称日本为小日本,相比起我国,日本不仅国土面积小,人口也不多,关键是当年的日本人身材也确实矮小(当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不足1米6),叫他小日本倒是蛮贴切。
若是把日本放在全世界来看,日本怎么着也是中等以上的国家了,它的国土面积比英国,意大利,德国都要大,论人口,当年日本就有超7000万的人口,不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妥妥的人口大国。
当年苏联,美国人口也就一亿多,当年我国的人口也就4亿。
当年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他的综合国力在亚洲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当亚洲国家的国民普遍都处于吃不饱穿不暖,大字不识一个的时代,日本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已经是车水马龙,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达到了初中,据说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
当年的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能够独立研发并制造所有武器装备的国家,当年的日本在武器研发方面还保持着好几项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艘正规的航母就出自日本人之手,那就是1922年日本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之前英国和美国建造的航母都是由货轮或者游轮改建而来。
整个二战最大的航母也是出自日本人之手,那就是满载排水量超过7万吨的信浓号,当时美国的重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也就三四万吨左右。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也是日本建造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满载排水量超过了7万吨,美国建造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也就只有5万多吨,这一世界纪录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
二战中最大的潜艇也是日本人建造的,这艘水下排水量超过了6000吨的伊400型潜艇,就这个头放在现在比起核潜艇也不逊色。
当年日本还研制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初期简直就是无敌般的存在,1940年9月13日,13架零式战斗机跟我国的27架战斗机打了一场遭遇战,结果是我国的27架战斗机不是被击落就是被击伤,而零式战斗机无一损失。
该款战斗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打得连美军都没有还手之力。
后来美国人痛定思痛,研制出了地狱猫战斗机,才逐渐改变了战场态势。
这些例子无一不说明二战时日本的工业实力已经是相当之强了,评价一支军队强与不强?
不能抛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评判,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够打造出一支足够强的军队。
但综合国力又不能与军队的战斗力直接划等号,日本的经济在当年不能进入前三之列,但他的军队,尤其是他的陆军我认为完全能进入前三,下面就说一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就是日本陆军规模相当的庞大,就总人数而言,不逊于当年的美,苏,德,英等国。
高峰时日本陆军拥有164个师团700万人,日本的师团可不能简单的看成是常规意义上的师,它的师团在满编时普遍都超过了20000人,甲种师团在战时补充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3万,这已经相当于是很多国家的军级规模了。
早在1937年,日本就把他的常设师团扩编到了17个,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扩编到了58个,到了1944年,进一步扩充到了99个师团,到1945年的时候,基本上是全民皆兵了,扩大到了164个师团,此时日军的战斗力已经是参差不齐,在早期和中期的时候,日军绝对称得上是强悍。
很多人把二战时的日军看成是一支二流的部队,主要是日军当年的武器装备比起那几个主要西方军事强国有较大的差距。
对此我并不太认同,当年日军确实在装备上有所欠缺,当日军的战斗意志力和单兵素质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块。
日军打仗就像是一伙亡命之徒,西方国家被包围了就投降这个概念不存在于日军的头脑中,他们宁可自杀也不做俘虏,想死了都要拉一个垫背的。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单单是日本的陆军实力,那么海军和空军(当年一些国家是陆军航空兵序列)就应当剔除,二战时的几个主要军事强国中,法国和意大利最先被淘汰,剩下的就是德国,苏联,美国,英国和日本这五个国家来角逐,美国的陆军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都是比较弱鸡的,在1939年,美国陆军总共只有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总兵力不足10万,坦克也只有300辆老旧的,而日本仅驻扎在我国东北的关东军总人数就超过了100万。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如果是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当时的日本陆军完全能够吊打美国陆军。
哪怕是到了太平洋战争的中后期,日本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这些功劳也应该算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头上,美国陆军参战的人数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菲律宾战场上,美国陆军的主要战场是在欧洲。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体上是处于不利的态势,那是在美国海空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就是这样,日军也给美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一场登岛战斗下来,往往就是几千几万人的美军伤亡,当然,日军付出的代价基本上是全军覆没,假如太平洋战场上,把美国的海军和空军剔除掉,只要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来参与夺岛作战,我估摸着美军哪怕是多损失几倍的将士,也很难取得太平洋战场胜利。
太平洋战场上的岛屿争夺战是不利于日军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是日本的后勤保障能力跟美军不是一个级别,在茫茫大海上开展岛屿争夺战,最考验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后勤障运输能力,美军士兵在太平洋战场上能够吃到冰激凌和火鸡,日军能找到野菜,树皮充饥都不错了,后期日军更是出现了人吃人的事。
前面也说了,相比起几个西方的主要军事强国,日本陆军主要吃亏在装备上,但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在欧洲战场上,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装备有大规模坦克装甲集群的军队自然是占尽优势。
可在亚洲战场上,重型装备多未必就会是优势,亚洲战场上平原少,山地丘陵多(很多还是很陡的山),机械化部队未必就有骡马部队好用。
日本陆军就相当于是为亚洲战场量身打造的一支部队,非常适合在亚洲战场上作战,如果把美国,德国这种重装甲部队运用到亚洲战场上,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本当年大量装备的89式坦克只有13.6吨重,美军的主战坦克谢尔曼30吨左右,德国的豹式坦克40吨左右,虎式坦克则超过了50吨。
论火力和防护力,日军坦克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但轻也有轻的好处,当年亚洲大部分国家的桥梁要通过欧美的坦克,估计要特别加固,而且当年这些国家普遍都是黄泥路,碎石路,不仅窄,而且弯。
几十吨重的大家伙开上去,估计驾驶员都有些心虚,日军的坦克小巧轻便,开起来就比较称手了。
当年德国,美国,苏联的陆军中,一个师级的炮兵部队,装备的大炮口径105毫米,155毫米应该是标配,这些大口径重炮威力大,射程远,缺点就是重,随随便便就好几吨,靠人力是无法运输的,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没有几个人奈不何,就亚洲的那些泥巴山路,安全快速的到达指定地方都是个大问题。
而日军的主力基本上是几十毫米的山炮,日军也装备有大口径重炮,不过那主要是装备方面军以上级别了,而且数量也不多,日军是把它们当宝贝疙瘩来用。
92式70毫米山炮是日军的明星装备,也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火炮,他的全重只有212公斤左右,而且他能够快速的拆解,拆解后几名士兵扛着就走。
可以说只要人能够到的地方,这门炮就能快速安到那里。
假如美国陆军在亚洲战场上跟日本陆军开战,未必能讨到什么便宜。
崇山峻岭之中作战,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集群,轻装步兵更适合,同样是山,亚洲的山比欧洲的山也更陡峭,很多都是绵绵不绝的群山,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坦克,车辆这些重型装备只能沿着公路展开作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也很容易被对手利用地形来打伏击。
欧美人身材高大,按道理说体能和负重上要比矮小的日本人更好,但美国人缺少的应该是那种吃苦的精神,叫他们跳下坦克,卡车,扛着枪支弹药爬山作战,估计后面来个督战队都行不通。
退一步讲,就算美军愿意扔掉重装备轻装进山,那么美军(陆军)的火力优势将尽失,美国陆军将退化成只能依靠轻装备跟日军硬碰硬的较量。
而这种较量恰恰就是日军的优势,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虽然能够研发制造出所有的武器装备,但却没有那么多资源支撑起那么高的产量。
没有那几个西方列强豪气,就只能“开源节流”了,日本士兵虽然没沦落到要数着子弹来打战的地步,但怎么也没有那几个西方列强的士兵豪气,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日军就在士兵的枪法和刀法上下功夫了,所以日军的枪法和拼刺刀的技术在当年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据说一名日本合格新兵的标准是在200米内要保证80%的命中率,如此高的水准估计就是美国,英国,德国的士兵也难以做到。
美国人打仗惯用的套路就是火海战术,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每打出一发子弹,就会招致几十发子弹反击,美军最终赢得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就是靠子弹和炮弹堆积出来的。
都知道二战中美军的制式步枪是m1加兰德,日军的三八大盖比起来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在亚洲战场上打那种军需物资靠人扛马拉的山地仗,M1加兰德还不一定有三八大盖好用,M1的突出优势就是射速快,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弹药的消耗大,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加兰德步枪就难以发挥他应有的威力。
三八大盖虽然射速慢,但它是二战中精度最高的制式步枪之一。
士兵的枪法好再配上一把精度较高的步枪,手持汤普森冲锋枪和加兰德步枪的美军就要头疼了,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士兵的战斗意志力就显得很重要了,日本人打仗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狙击手为了尽可能多的杀死美军,把自己绑在树上搞自杀式的狙击。
面对这样一个狡猾和凶残的对手,如果失去了重火力和空军的支援,这场较量还真是胜负难料。
英国陆军对阵日本陆军就更加不用提了,在缅甸的仁安羌战役中,装备着大量坦克,装甲车的7000英军,竟然被人数和装备都不占优的日军团团围住,要不是孙立人调派远征军去解围,估计这7000装备精良的英军要被包饺子了。
英帕尔之战应该是英军在亚洲战场上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战绩。
不过这也是在英印联军,再加上我国远征军助阵,还有英军占据空中运输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
排除了美国和英国,就只剩下苏联和德国了,苏军和德军也是重装备居多,但客观来讲,二战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美军,其次是英军,然后才是苏军和德军。
当年德军部队中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马匹作为运输工具,苏军中也保留着一定数量的牛马作为运输工具。
德军和苏军都有较为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就算是在亚洲战场上跟日军较量,也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二战时德军跟日军是盟友,自然不可能开战,让日军跟苏军在诺门坎可是真刀真枪的干过,这一仗直接就把日军准备入侵苏联的野心给打没了。
同时这两支陆军部队也没有美军对重装备的依赖程度高,毕竟德军和苏军在零下几十度的战场上都打得有来有回,这样恶劣的情况都能适应,估计适应亚洲的崇山峻岭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重要的还是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他们的陆军部队规模在这个国家的军队中是绝对主力,这一点跟美国和英国有很大不同,英美的海军和陆军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苏联,德国最倚重的就是陆军部队,投入最多的也是陆军部队,战场也主要是在陆地上展开,不仅规模庞大,动辄就是几百万,总而言之吧,我个人观点是二战时日本陆军能够排进世界前三,仅次于苏军和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