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看健康码行程码很麻烦,都会本能的抵触?

2022-12-12
6 阅读

三年多了,面对疫情真是觉着累了。

这几年,社会上甚至出现一些戾气,本来不用发生的,却发生了。

其实早就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心理干预,治疗整个神州大地的人。

只是整个医疗系统本身就在超负荷运转,也拿不出这么巨大的力量出来给大家做心理治疗了。

大家的怒火,本身是冲着疫情本身去的,却无法发泄。

公众人物,动辄得咎。

连一个成人礼,一个很小很小的事情,都会被大家敌视。

我记得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边厂里领导说的抗疫精神:宁可做过,不可做错。

这个的确是一剂猛药,处处严防死守的,食堂都把桌椅收了,钢铁工人高温下带着口罩干活,两个人吃饭要相距一米五等等。

可是猛药,就注定是不能每天吃的。

在巨大的压力下,过得久了,各种负面情绪就自然产生了。

加上一些地方,在层层加码的,比如说前几天看到一个货车司机,封闭在车里,几天忍不住下来大便一次,就被要求隔离七天的。

疾控人员有压力,升斗小民也有压力。

疫情要控制,小民要吃饭,我见过了最多的街店的倒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疫情里面有工资的。

那么多的人在哀嚎,逾期,法拍的。

疫情最初的一句笑话:得了新冠不一定会死,上不了班一定会饿死。

到了三年后,笑话变成了预言,重重砸了下来了。

所以,上面也直接做出指示了,很简单,用更科学的办法抗疫。

不要层层加码,也就是说少给点压力给小民,让大家松一口气。

接下来的准备就是在后端,也就是预防和治疗两手都要硬的过程了。

大家要往好的方面想,抗疫几年了,不要功亏一篑,吃那么多苦,值得吗?

没有需要就不要去聚会,口罩戴上,反正也习惯了对吧。

不躺平,这仅仅是让大家稍微轻松一点。

尽量不害怕,可是要重视。

少一千个人感染,就少一两个重症。

重症少了,那么我们的医疗能力就能处理了。

这几点依然有效,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