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皇帝之母未得太后尊位下,与国母皇后相较谁更为尊贵?谁给谁行礼?
未得太后尊位下?
我对问题的理解是皇帝驾崩后,嗣皇帝生母还未尊立太后前,与国母皇太后谁的地位高。
以明清为例。
理论上,嗣皇帝的生母没有被尊(太后不称立)前,身份还是大行皇帝嫔妃,当然要给前朝皇后(皇帝嫡母)行礼。
但基本上的情况是,自明宪宗(来去是梦)第一次两宫并尊后,但凡皇帝驾崩,嗣君(秘密立储)或储君的生母自动升级为太后,嗣皇帝先尊生母为太后(明清略有区别,见下文),奉先帝遗诏和慈母懿旨登极即位,再上尊号。
无论是尊为圣母太后之前,还是尊为圣母太后之后,皇帝的生母理论上依然要向国母太后行礼,毕竟嫡庶有别,一个是先皇之妻,一个是先皇之妾。
只不过国母皇太后也绝不会也不能难为圣母皇太后,一般都免礼或回礼。
明清国母与圣母并尊一共五次,既明宪宗朝、明世宗朝、明神宗朝,清康熙朝和清穆宗朝。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阅读前文两宫并尊与四宫并尊两文。
明朝体现的最为标准。
明朝国母皇太后(皇帝嫡妻,继皇后不算)配享太庙(成败皆空),圣母皇太后不附庙,别祀于奉慈殿。
圣母太后与国母皇太后的谥号也不同,要低一个档次,即不可以附带前皇帝的谥号。
如果不是明宪宗改了只能帝后合葬规矩,把孝肃周皇后(宪宗生母)也安葬在英宗的裕陵里,开了嗣皇帝生母与帝后合葬地宫的先例,那么圣母皇太后能不能入帝陵还是个未知数。
谥号来说,比如明朝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她的谥号是“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而朱见深的嫡母钱太后的谥号是“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
英宗朝的钱皇后要比周贵妃多一个睿字,而睿字正是明英宗的帝谥(大明英宗睿皇帝),所以钱皇后可以简称称孝庄睿钱太后,而朱见深的生母只能称孝肃周太后。
万历皇帝的生母李氏(李太后)和他的嫡母陈太后两宫并尊,陈李二人分别是隆庆朝贵妃和皇后。
陈太后虽为万历帝朱翊钧的嫡母,先朝的皇后,但她是继后不是嫡后,所以只能称为万历帝的“继嫡母”。
李太后的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
而陈皇后的谥号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
两者都不带穆宗的帝谥(来取是梦),能带穆宗谥号的只有穆宗的嫡后(裕王正妃)——孝懿庄皇后李氏,她的谥号是“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
到了清朝康熙,同治两朝两宫并尊,圣母皇太后的地位上升,与国母皆可谥皇帝谥号,而且配享太庙,比较有名的如孝庄皇太后(顺治生母)、孝恭仁皇后(雍正生母)、孝钦显皇后(慈禧,同治生母)等。
圣母慈禧皇太后叶赫纳喇氏在正式场合见到国母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依然要行礼,因为慈安是咸丰的继皇后(成败皆空),慈禧是咸丰的皇贵妃,一个是妻一个是妾。
而且慈安皇后手中有咸丰御赐的“御赏”章和密旨,虽然慈禧的年龄、能力和城府以及对权利的野心要远高于慈安,但她依然要“臣服”于慈安之下,慈安要用家法慈禧也得忍着。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