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镇压金川起义军,死了多少人?有多少文献记载这件事?

2022-12-13
7 阅读

这个问题不错。

但金川的那些个大小土司确实不是起义军,也是压迫者。

乾隆原本并不打算向金川用兵,但是大金川土司在兼并战争中逐渐强大,对清廷在川边的驿站和入藏通路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乾隆因为金川地处敏感,“东则四川成都,西则西藏,南则云南、贵州,北则西宁、青海,与各处疆界相连”,日后金川当地土司做大,“恐日久金川与西藏联为一气,亦难保其不滋流弊”,威胁清朝统治,遂决意对金川地区用兵,只是让乾隆始料未及的是,金川确实是块硬骨头,两次金川战役,几乎七年时间,费银近亿,死伤惨重之下才拿下金川地区,为何金川难以攻克,我以前写过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讨论清军阵亡人数。

‬第一次金川战争清军阵亡人数此次战役乾隆十二年三月爆发,至乾隆十四年由于财政吃紧中止,共打了将近三年时间,清廷陆续投入了东三省、京师、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军人8万多名参加对金川地区的战争。

战后,清廷将此役阵亡文武官员和军人请入昭忠祠祭奠,共有三处。

《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五》乾隆十四年二月辛丑:赐金川阵亡三等侍卫丹泰祭丧如例,入祀昭忠祠。

此处记载阵亡者有侍卫丹泰1人。

《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七十九》乾隆十五年十二月戊戌条:是年,追予金川出师阵亡伤亡之参将买国良等二十六员祭葬赠卹如例,外委、马步、土兵等二千六百七十九员名卹赏,俱入昭忠祠。

此处记载阵亡者有参将买国良以下官兵2705人。

《清高宗实录·卷四百五》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壬戌条:是年,追予西藏出师阵亡、伤亡之主事策塔尔等五员。

金川出师阵亡、伤亡之游击孟臣等二十二员,祭葬赠卹如例。

西藏外委、马步兵等四十九员民。

金川外委、马步兵一千二百三员名,卹赏,俱入昭忠祠。

此处记载阵亡者有游击孟臣以下官兵1225人。

由此可见,第一次金川战役入昭忠祠祭奠官兵高达3931人。

(注意入昭忠祠祭奠的官兵可能不代表真实的阵亡人数,但目前能查到的也只有这个数据)‬第二次金川战役清军阵亡人数此役于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开始至乾隆四十一年二月结束,清廷前后调集兵力共129500余人参与对金川的战争,历时4年4个月方告结束,完成了对金川的平定,并实行改土归流。

战后,清廷将战死文武官员、士兵分批请入昭忠祠祭奠,共有6处记载。

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庚寅,此处记载阵亡文武官员22人,护军、马步兵357人,共计379人。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甲寅,此处记载阵亡文武官员172人,护军、步兵3598人。

共计3770人。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此处记载阵亡文武官员139人,马步兵1215人。

共计1354人。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壬申,此处记载阵亡文武官员198人,护军、披甲、马步兵2241人。

共计2439人。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丁卯,此处记载阵亡文武官员201人,护军、披甲、马步兵2267人。

共计2468人。

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辛酉,此处记载阵亡武官4人。

统计历年入昭忠祠之文武官员计736人,护军、披甲、马步兵计9678人。

共10414人。

但入昭忠祠的阵亡清军官兵似乎并不代表第二次金川战役中的阵亡的所有清军官兵,据《平定两金川军需例案》记载,清军共阵亡高达14731人,此又是一数,至于哪个数据准确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军需例案的数据为真,为何多出来4317名士兵没有进入昭忠祠?

实怪之。

整体来说,第二次金川之役远比第一次金川战役惨烈,我还整理出了《八旗通志》之〈忠义传〉中八旗军官阵亡名单,共190名,激烈程度在十全武功估计仅次于征缅之役了。

至于本题的第二问,写了多少文章是啥意思?

乾隆平定金川后倒有御制碑文四篇,分别为《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平定金川勒铭美诺碑》、《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碑》、《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碑》,第一次金川之役后,亦做《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俱载于实录。

两次金川战役,清军共阵亡文物官员、士兵近2万人,斩戮番兵1.28万人,最后全部平定大小金川之地,实行改土归流,将西南入藏的重要通道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引用文献:《清高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平定两金川军需案例》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