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夸日系低油耗质量稳,出租行业却很少有其身影,什么原因?

2022-08-12
2 阅读

我们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车系的经济车型作为出租用车。

至于选择哪个车系、哪个型号的车子往往与油耗、耐用关系不大。

如果把思路局限在只有省油、耐用的车子才能作为出租用车的选择,那么就没办法解释咱们这么多年来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不可否认在很多年前,老捷达、老普桑的确成为过咱们出租用车的首选与主流,但如果借此来证明德系车比日系车更耐用在论据上是不足的。

省油、耐用并不是衡量一款车是否有成为出租用车潜力的标准,当然耐用与省油对出租车的确很重要。

相对而言出租用车需要有耐用、省油的优势,但省油、耐用的车子并不都适合作为出租用车。

我们不妨去思考,在咱们出租车行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最差的一款出租用车是哪一款车型?

是当年第一代的夏利,很多朋友也称之为老夏利(如上图所示)。

第一代夏利引进的是日本大发的原型车,配备1.0L三缸发动机,只有50匹马力。

最大优势是价格非常便宜,对比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普桑16.8万的价格(老普桑是标准B级车),夏利价格区间为6-9万元。

除了便宜之外,老夏利几乎都是缺点。

三缸发动机抖动严重,50匹的马力只要坐上两个成年人打开空调动力孱弱。

各种质量问题不断,比如车门关不严,继而导致频繁的大力关车门,最终导致车门变形严重;车子正跑着呢某个卡扣会掉下来;因为出租用车的使用强度大,跑个两三年悬挂能跑塌;跑着跑着灯泡就能灭掉一个。

总之高强度使用下的夏利非常不耐用,油耗由于是小马拉大车也并不省油。

只不过老夏利的零配件便宜,那个时期的油价也很低。

所以不耐用、不省油的老夏利依然能成为出租用车的首选!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什么?

衡量出租用车的标准,省油与耐用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最关键的是低廉的车价以及维修费用。

简单点说就是不怕不耐用,容易修、维修成本低即可。

所以在上世纪90-00时期,夏利出租车的保有量并不比大众普桑、捷达以及神龙富康少。

不同时期的出租用车选择早期咱们生产汽车主要把精力放在商用车领域,比如卡车、小货车等。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咱们的乘用车领域几乎是空白,而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产生出租车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选择哪些车型跑出租?

只能用进口车,所以那个时期的出租车有很多是波兰产的华沙轿车,别名“嘎斯”。

为啥不用德系、日系的进口车?

因为价格贵,这个时期的东欧汽车便宜。

可嘎斯轿车再便宜也是进口的,随着出租车数量的不断增大,都用嘎斯轿车显然是不现实的。

天津汽车厂率先引进了日本大发的面包车,并在三年内实现了零部件国产率85%的成果,所以这款车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出的出租用车首选。

也就是各位都听过的“面的”,还有个相当高大上的别名为“黄大发”。

这时候为啥用黄大发跑出租,而不用大众普桑呢?

因为这时大众还没有实现国产,我们总不能拿进口大众车跑出租吧?

即便是现如今开进口车代步的又有几个?

而直到1985年之后上气大众才建厂,只不过那时的老普桑售价高达16.8万,想拿来跑出租车同样是很奢侈。

直到1993年上海成立大众交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后,一次性采购500辆普桑,从此普桑才成为出租车。

说到底老普桑能成为出租车,并不是因为多耐用、多省油。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档次有排面、可用于出租用车的车型太少了,夏利与黄大发显然不符合上海身为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别的合资车还没有,直接用进口车跑出租有太奢侈,所以B级车老普桑是一个既有排面又能把成本压到最低的选择。

之后各个大城市纷纷效仿,南普桑、北捷达就成了那个时期出租车的首选,之后神龙富康也加入了竞争,这就是当年最多的三款车。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出租车为什么不用日系?

一定会有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的日系车还处于进口状态,大贸的卡罗拉、思域当时的价格高达30多万,与十几万售价的普桑相比较,哪个更适合跑出租车?

当然是普桑了,价格便宜、品质远超夏利,关键还是大一号的B级车。

所以当时用大众普桑、捷达跑出租,主要原因并不是品质有多好、多省油,只是大众率先完成了国产化,压低了价格。

所以大众成为当年出租用车的首选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

日系车在2000年后才逐渐完成国产化,国产卡罗拉上市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价格也接近20万,而老普桑、捷达的价格却越来越低,所以日系车在出租车领域还是竞争不过大众。

直到2010年后至今日系车国产化程度提高,零配件本土化比例拉高,车价也降了下来。

所以现如今用卡罗拉、日产轩逸当出租车的非常多,就拿本人的家乡沈阳为例,铃木出租车很多。

所以现如今日系车、韩系车、自主车都有被选作出租用车,反之用来跑出租的大众却越来越少。

因为现如今的选择多了,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根本没有选择。

所以各地出租用车的选择除了政策的推动,关键要看可以选择的余地有多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想选择有排面、实惠的车型作为出租车,可以选择的余地有多大?

难不成选进口丰田皇冠?

那成本可太高了,香港的出租车的确以丰田皇冠为主,但那是丰田特供的简配皇冠壳子罢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