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神宫出现康巴汉子遭质疑,卫藏、安多、康巴究竟指的是什么?

2022-12-23
17 阅读

对于藏族人分布的区域,我们习惯于按方言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块。

先提个问题,你能根据藏袍的不同,分出下图中的三个人分别是哪个藏区的人吗?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以为藏族人都在西藏,其实,他们的分布很广,包括云南、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五省、自治区。

藏族是我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其后不断融合古羌集团中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以及古鲜卑集团的吐谷浑以及部分汉族,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藏”是汉语的称谓,“番”则是其自称(藏语音为“博巴”)。

居住不同藏区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称谓: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

“巴”和“哇”都是藏语的叫法,意思是“人”。

藏族人分布得极广,不同地区的人,语言差别也较大。

一般而言,人们习惯按方言将其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大藏区。

卫藏:“卫藏”其实包括两部分:卫和藏。

卫,又称前藏,东起怛达拉山,西到岗巴拉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拉萨市、那曲市、阿里地区,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朗县四县);藏,又称后藏,即岗巴拉以西,直到与尼泊尔交界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日喀则市(北方小部除外)。

整体而言,卫藏地区范围大致相当于现今西藏自治区除去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邻近不丹、锡金的部分地区。

卫藏地区是藏区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

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闻名全藏,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山南的桑耶寺等诸多主要寺庙,也极为兴盛。

因而,卫藏被称为“法域”。

安多:安多藏区大致相当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及海西五州、四川省的阿坝州北部(若尔盖、红原和阿坝县等)、甘肃省的甘南州及武威市的天祝县。

这一地域内的藏族统称为安多藏族。

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族和汉族影响极大,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等方面,也比较贴近这两个民族。

安多所处的区域,基本上都是辽阔的草原,是藏地的最主要牧区,多出良马,并且这一区域内的吐谷浑一向以善于养马而著称,故而安多被称为“马域”。

康巴:康巴藏区大致相当于现在西藏的昌都地区、那曲地区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市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的玉树州(治多县西部除外),云南省的迪庆州,四川省的甘孜州、阿坝州部分(小金、金川等)及凉山州的木里县。

这一地域内的藏族统称为康巴藏族。

康巴藏区正好处于藏族与汉族交界的地带,在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定的汉子、丹巴的女子。

康巴男人彪悍勇敢,丹巴女人天生丽质,因而康巴被称为“人域”。

所以,“卫藏的法、康巴的人、安多的马”,一句话说尽了三大藏区的特点。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可以在外表上区分这三大藏区的人吗?

答案是:可以!只要细心,从藏袍上我们就可以区分出他们。

所谓藏袍,其实就是一件袍子,穿好后把裙摆提到膝盖以上,再系上一根,藏袍在膝盖上面形成一个小兜,可以放置东西。

卫藏地区由于以农区为主,所以他们的袍子袖子较短,这样方便干农活。

安多地区则以牧区,气候也比较寒冷,为了御寒,故而他们的袍子袖子特别长,领子也很宽。

而康巴地区半牧半农,他们的袍子与卫藏的袍子比较相似,但最大的区别是:袖子比较长。

三者相比较,还有以下区别:因为天气及宗教原因,藏族同胞形成了脱袖子的习俗,他们基本上脱的都是右肩的袖子,但安多习惯脱左边。

安多的藏袍和卫藏、康巴藏袍的最大区别是:安多的藏袍穿时不用折叠,而康巴、卫藏的藏袍穿时需要折叠(见图中黄色标记)。

此外,卫藏经常使用一种手织的毛料——氆氇,来制作藏袍;而安多有时会用皮革来制作藏袍。

怎么样,你现在是不是也会区分三大藏区的人了?

在《昆仑神宫》中,胡八一等人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寻宝,而这一地区一直以来都属于卫藏藏区。

但该剧中,却出现了一位名叫“初一”的康巴汉子。

一位本该生活在康巴藏区的康巴汉子,却生活在了卫藏藏区,这显然是《昆仑神宫》在编剧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