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亲述评职称经历:运气比努力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表面上看有时候“运气”比努力更重要。
我的一位同事“运气”好的惊人:那一年他在原单位因为竞争教务主任不得,一气之下成为了我的同事,但是,这一决定开启了评副高的“好运气”。
他在我所在的单位顺利评了“副高”,那一年他仅仅34岁,创造了这个地方的奇迹。
他的运气好得让人羡慕。
他来我所在学校的时候,第一好运气就是碰到了第一年给农村学校副高级教师的指标。
过去这个学校因为是普通高中,从来没有给过指标,这个副高级指标好像因为他的到来一样。
他的第二好运气就是校领导谁也没有上课,不符合参评要求。
按照参评要求,校领导必须上课,但是这个要求突然,来不及……,所以他的最大竞争对手都弃权了。
第二年的时候,校领导都开始“上课”了,晚一年轮不到他!他的第三好运气:农村学校教师大量参与招聘,青年骨干进城了。
他去我所在学校那年,该校那些有资格参评、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被当地新建的一所高中基本“一锅端”了,基本都走了,所以那年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就三四个人。
其他人有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的,还有一个最强大对手居然丢了大学毕业证。
更有一个奇葩的,“哪有刚够参评资格就能够评审通过的,报了也是白搭,还不如等几年资历足够才说!我不报名了!”这个教师居然自动放弃了机会。
这样最后就他一个人报名参加,一个名额、一个候选人,正是明晃晃一堆狗屎从天而降,摔在他的自留地。
但是学校把他的资料报上去了,大家也就是看笑话了,因为他的关系还没有调动过来,一个不是该学校正式职工的人参加职称晋升,简直是天方夜谭嘛!但是评定职称结果公布的时候,他榜上有名。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他的又一“好运气”帮了忙,他因为关系没有办过来,属于代课教师,那年正好上面有政策,鼓励私立学校发展,私立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开绿灯,他因祸得福,没有成为正式员工,就按照私立学校教师参评了,私立学校基本全部通过的,他也就顺利通过了。
他的职称下来,成了那所学校第一位高级教师。
校领导说他运气好,同事们说他运气好,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运气好。
几年之后他说过一句话,“我原来的学校是当地的重点高中,我对评审文件早已经摸透了!我到这所学校之前对这所学校进行过调查了解的……。
”,几年之后,他调入城里了,有人恍然大悟,“好运气”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