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上出过哪些军事天才?

2023-01-18
5 阅读

我看很多回答 都集中在民国时代。

其实吧,南北朝时,大浙江也出过很多人才的。

我来举两个。

沈攸之和吴喜。

网络曝光率不高,但确实重量级。

一:沈庆之随手搜索下,关于沈庆之的文章很多,各种介绍。

我就以一个襄阳人的眼光来讲讲这位大神级的人物。

沈庆之是吴兴武康人,现在的杭州县清德县人。

沈氏似乎是当地旺族,仅宋书中记载的就有沈演之、沈昙庆等。

沈庆之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县里参与抵抗孙恩之乱,以勇武出名。

后来躬耕垄亩,勤苦自立。

三十岁的时候去找他的兄长沈敞之,遇到了当时的襄阳守将赵伦之。

这是他遇到的第一个伯乐,第二个伯乐是檀道济,最大的伯乐是当时的雍州刺史刘骏。

沈庆之早期在雍州以平定蛮人积累军功,也遇到了一个好友柳元景,两人可以说是襄阳双璧。

到了刘义隆组织北伐的时候,萧斌为主,王玄谟居第二。

沈庆之在王玄谟之下,限于大环境,沈庆之没啥出彩的表现。

同时期襄阳的柳元景作为西路军主帅,表现相当出彩。

沈庆之真正大放异彩的还在刘宋王朝的多次兵变之中。

首先是刘骏在江州起义。

当时的太子刘劭杀死了宋文帝刘义隆自己称帝,并得到了宿将萧斌的支持。

但是各路实力派心中不服,都觉得需要重新洗牌。

沈庆之、柳元景义无反顾地支持了自己的老上司,自己的伯乐,驻守江州的宗室刘骏,并成为义军中的两大支柱,成功辅佐刘骏登基,即后来的刘宋孝武帝。

其次是刘义宣、鲁爽、臧质造反,后来又有刘诞造反,沈庆之都是替皇帝平叛的主力,平叛之后,自己还辞官回乡,一点都不居功自傲。

可惜伴君如伴虎,等刘骏的儿子刘子业继位之后大杀功臣,也包括杀沈庆之,区别在于沈庆之比较听话,皇帝也找不到理由杀他,只能让沈庆之的侄子沈攸之拿着毒药把他毒死,对外宣称他是病死的。

二、吴喜相比沈庆之职场的顺利,吴喜就是坎坷得多。

一开始吴喜做的是文官,都是一些文字工作,好不容易受沈演之的赏识,混到给宋太祖管书籍的岗位,没想到给宋太祖送书的时候,书倒着送过去,惹恼了宋太祖,被赶出去,外放当官。

沈庆之带着他到襄阳当文吏,来回传话,给刘骏留下了好印象,可惜刘骏起义的时候,他正好生病,没超上,没挣到军功。

刘骏当了皇帝之后,吴喜好歹算是自己的旧部,职位有所上升,但还是文职。

而且有记载说宗悫当豫州刺史的时候,吴喜当典签,算是二把手吧。

按惯例,皇子当刺史的时候一般不管事,都由典签处理日常事务,典签是实权人物。

但现在的刺史是宗悫,吴喜仍然是自己处理,不向宗悫报告。

宗悫是宿将,根本看不起这些典签。

所以把吴喜臭骂一顿,老子靠上阵杀敌,拼命换了现在的官位,就是准备好好享受的,你小子算啥,敢骑在我头上?

以后豫州的大小事务,以老子说得为准。

把吴喜吓得不行。

跟沈庆之一样的是,吴喜的事业巅峰也在政治剧变之时。

刘彧的哥哥刘骏死后,刘子业继位,这位小皇帝生性顽劣,不仅处死了多位大臣,还把自己的几位叔叔圈到皇宫里虐待。

因为一些小恩怨,刘子业被近侍所杀,而正在皇宫中被虐待的皇叔刘彧就顺利成章的成为了皇帝。

但是刘子业的兄弟早被分封到各地,他们纷纷起来造反,刘彧能控制的区域不过一两个郡而已。

只是作战双方都是菜鸡,一时之间难分伯仲。

这时候吴喜带着三百人请求出战。

估计刘彧实在没人可用,就以吴喜为代理建武将军,去平定东方吴郡一带。

按说吴喜是刘骏的旧臣,情感上应该偏向刘骏的儿子们,但吴喜却选择了刘彧,不清楚为啥。

好在吴喜一出场,原来对峙的局面立马一边倒,吴喜很快平定了吴郡一带,并向支援了刘体仁、沈攸之。

吴喜凭借此次平叛成为了军中一哥,其地位要高于沈攸之、萧道成。

顺便说一句,萧道成当时也参与了平定吴郡一带的叛乱,只是表现一般。

后来吴喜做为主帅正面硬扛薛安都和北魏大军,吃了大败仗,倒是萧道成那一路没遇到北魏主力,打了胜仗,奠定了自己在军中仅次于吴喜,与沈攸之平齐的地位。

同样是伴君如伴虎。

宋明帝刘彧快死的时候,处死了吴喜,让萧道成入中央辅助自己的儿子刘昱。

吴喜的死,成全了萧道成。

历史就是这么巧妙,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