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有何魅力,为何他的陵墓至今还保存较好,战争年代也未破坏?
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代皇帝,他的皇陵名为永昭陵,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城区南部,被誉为北宋保护最为完好的帝陵之一。
但是对于宋仁宗的陵墓未受到战争年代破坏这一说法存在歧义。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宋仁宗的帝陵是遭受到战争洗礼,也被重点盗墓贼光顾过。
说起宋仁宗的陵墓,这不得不从宋朝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北宋一共有九位皇帝,其中有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最后客死他乡,也就是没有埋葬在宋家皇陵中,北宋皇陵一共埋葬了七位皇帝,还得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永安陵,被称为“七帝八陵”。
埋了七个皇帝,却有八个陵墓的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嵩山的北面,洛河的南面,占地面积高达130平方公里的黄土岭上面建设北宋皇陵,完全出自于宋太祖赵匡胤一时的感情用事,射箭选址千古第一人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理说这历代皇陵一般所选择的地方会经过深思熟虑,再不济也得考虑下以后防盗啊!春秋时期楚王墓飞沙走石,曹操墓七十二疑冢,这些墓地的选址都让众多的盗墓者不敢轻易进入。
宋太祖赵匡胤对这个就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人家就是觉得自己不能在西京建立都城,那么生在西京自己死后也得回到自己的故土,和自己的老父亲埋在一块,所以当时悲从中来的赵匡胤直接拿出一把箭,就这么一射就出来了赵匡胤的永昌陵。
那既然是皇帝选的墓地地址,当时的那些宫廷阴阳术士怎么能不趁机拍下皇帝的马屁,于是便各种美言说辞便接踵而来,巩义也就被说成了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属于天地的中心位置,适合皇帝们所居住的地方等等,嵩山的峻极峰更是为誉为天和地的一根中心柱,顺利成章这宋陵就建在了这里。
虽然这宋陵墓选址是在一个所谓吹嘘出来的风水宝地上,但是这风水宝地却不是一个能防盗的好地方啊,所以这宋陵其实在后面真的就被不止盗墓贼挖的那叫一个乱七八糟,到后面考古学家和盗墓贼都不乐意来光顾,因为该挖走的宝贝基本也所剩无几了。
虽然这宋仁宗的皇陵保存是较为完整,但是也难逃被挖的命运。
北宋的皇家陵墓一共经历了两次巨大的洗劫,第一次就是北宋灭亡金兵南下的时候,还有一次是蒙古帝国建立的时候也遭受了一次很惨重的洗劫。
在第一次洗劫的时候却留存有一说法,“惟昭陵如故”。
但是实际上金兵其实有损毁永昭陵地面的建筑,只是没有去动宋仁宗个人所处的陵墓。
金兵对宋陵的每一座陵墓都进行了洗劫,里面的金银玉器、古玩字画以及衣服等都被金兵哄抢,当时的宋陵简直就是惨状,难逃被揭顶的命运,甚至宋哲宗的尸骨还暴露在外,后面被南宋宣谕使方庭硕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住,后面的南宋皇帝都不堪回首往事。
在这次的浩劫中,为何会“惟昭陵如故”呢?
这次的洗劫不仅宋仁宗的永昭陵没有怎么损毁,包括开国皇帝赵匡胤,其余的五位皇帝和赵匡胤的父亲都被挖了,北宋的开国皇帝金兵尚且保留点尊严给开国皇帝,但是北宋这第四任皇帝宋仁宗到底做了什么会让金人不去损毁其陵墓呢?
其实从整个历代皇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在后人的存在感其实还是很低的,毕竟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功绩远不及秦始皇、刘邦、曹操、赵匡胤、朱元璋等等,并且也没有什么很大的过错被人们所熟悉,到底是什么呢?
宋仁宗在位时长42年,1022年年仅12岁的太子赵祯也就是宋仁宗继位,由于当时年纪尚小,所以由皇太后刘娥辅政,刘娥辅政期间赵祯是没有实际权力的,直到皇太后离世才有了权力。
掌握皇权的宋仁宗便开始使用一些文臣,推行改革。
历史上著名的由范仲淹、富弼带领的“庆历新政”就是在宋仁宗时期发生的。
当时宋仁宗因为会用人,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也被誉为很会守城的皇帝,但是这次的新政改革主要解决的是冗官冗员等问题,但是却动了很多守旧派的蛋糕,改革的步伐很大,加上赵祯不够强势,最后改革失败,范仲淹被贬。
除了新政以外,宋仁宗在位期间还有一件事是很值得拿出来说的,这就是历史上“庆历和议”,西夏向赵祯求和,虽然表面上西夏不愿意求和,奈何打不过赵祯。
当时西夏几次三番挑衅甚至发动战争,深知战争会给百姓带来不幸的赵祯一直都隐忍退让,最后逼不得已才出兵抵抗西夏,凭借国力强大击败了西夏,也继续还给宋朝的百姓太平盛世,所以当时宋仁宗统治时期。
宋仁宗属于少数能虚心去听取大臣意见的人,也会推己及人去思考别人难出的皇帝,就比如他想吃羊肉,但是却忍着,生怕因为自己喜欢而造成众多的羔羊被宰杀。
他口渴但是也会考虑到别人没有准备,如果要喝水身边的伺候的人势必会受到责罚,所以还是忍着。
宋仁宗宽厚仁德,试图通过新政去解决危机,实现文化经济繁荣,让百姓能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可惜反对势力很大最终失败。
不过当时宋仁宗统治时期,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也很爱戴这个皇帝,以至于宋仁驾崩,无数百姓无不痛苦,甚至宋仁宗的仁德美名也传到了辽国,辽国的国君也非常痛心宋仁宗的离世,所以凭借着个人魅力宋仁宗的陵墓后面也就没有被金人践踏。
不过后来蒙古帝国崛起之时,宋仁宗的陵墓也难逃被洗劫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