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北,都想到哪些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故事呢?

2023-01-19
4 阅读

我的家乡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我认为我的邢台老乡郭守敬可绝对有资格作为河北的代表。

郭守敬修订的《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科技高峰之一。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1],曾任太史令,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代表作《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元朝初年沿用过去金国的《重修大明历》。

这个历法是公元1180年(金世宗大定二十年)修正颁行的。

行用了几十年后,误差积累已经相当严重,所以发生了好几次预推与实际现象不符的事。

再一次重新修改是迫切需要的了。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并且采纳已死大臣刘秉忠的建议,决定修订历法,颁行元朝自己的历法。

调动了全国各地的天文学者,修订历法。

郭守敬就由王恂的推荐,参加修历,奉命制造仪器,进行实际观测。

从此,在郭守敬的科学活动史上又揭开了新的一章,他在天文学领域里发挥了高度的才能。

为了修订历法,朝廷修建了观星台,并且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天文学实际测量的工作,最北到达了西伯利亚,最南则到达了南海诸岛。

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天文测量,并且在南宋《成天历》的基础上,郭守敬等杰出的科学家终于克服了修订历法中的种种困难,非常成功的精确制订完成了《授时历》这部历法。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

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5.92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

授时历》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除此之外,郭守敬还制作了众多的有关仪器,但为当时的交通和水利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为表彰郭守敬在科学方面的成就,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郭守敬堪称一代科学巨匠,用一系列卓越的成就为家乡河北增光添彩。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