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太师蔡京,三人的官职哪个更大?
先要缕清三人的官衔和官职,两者是有区别的,否则无法比较。
高俅;官衔是太尉,职位是殿前都指挥使。
太尉,殿前都指挥使童贯;官衔是太师,职位是枢密使。
(因平定方腊新进太师衔,此前是太傅衔。
)太傅,枢密使,长胡子的宦官蔡京;官衔是太师,职位是丞相。
(实际上宋江起义期间已经致仕,没有职位。
)太师,丞相首先说谁的官衔高,蔡京的官衔最高,其次是童贯,最低的是高俅。
在职位上,并不是这样的层级关系,童贯在没有平定方腊之前,官衔低于高俅(太尉高于太傅)但是官职高于高俅(枢密使大于殿前都指挥使)。
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童贯与蔡京都是太师,是同级,都高于高俅的太尉。
太师属于三师之首,是最大的,三师包括太师、太傅、太保。
另外还有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
在宋代,三师三公都是用于加衔的,并不对应具体的职位和权利,在宋代,太师是最高,太尉在太师之下,但是在太傅和太保之上,因为宋代太傅一般都是赐给最高军事长官的。
童贯的枢密使是对应具体工作范围的职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称之为枢相,相当于现代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童贯实际上早在公元1111年就是太尉衔了,宋江诏安是在1121年,就在这一年,童贯就加了太师衔,等于与蔡京平起平坐了。
高俅的太傅也是官衔,他的实际职位是殿前都指挥使。
宋朝军队兵权三分: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负责战略决策、处理日常事务,招募、调遣军队,但不负责直接指挥军队,长官称枢密使。
三衙分掌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力,其全名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各设都指挥使为长官,地位低于枢密院。
所以高俅的官职是低于童贯的。
即便是平定方腊前童贯的官衔太傅低于高俅的太尉,但是仍可以指挥高俅。
三衙在枢密院之下实际上在宋江起义期间,蔡京已经致仕,并不在朝里为官,代替蔡京位置的是王黼,而王黼只不过是少保衔。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实际职位与官衔并不对应,蔡京的丞相是太师衔,王黼的丞相是少保。
王黼要爬到蔡京的高度,还需要经过少傅、少师、太保、太傅等四个门槛,跨过这四个门槛才能加封太师。
都是丞相,但是王黼和蔡京差了好几级。
造成混乱搞不清的原因就是官衔与实际的职位并不是对应关系,有些人官衔品级低,但是职位高;有些人相反,官衔很高,但是职位较低。
只有了解了两者的关系才可以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