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风筝》《悬崖》哪一部更好看,是当之无愧的谍战剧之首?

2023-01-19
29 阅读

先回答问题。

《潜伏》、《悬崖》并列为当之无愧的谍战剧之首。

《风筝》是当之无愧的谍战剧神剧,是继抗日神剧之后的又一创造。

谍战剧是近年来随着抗日神剧的落幕而大火起来的。

而其中由柳云龙自导自演的《风筝》又被网友们捧到“谍战剧天花板”的位置上。

但是,仔细看一下这部剧,你会发现这部自称“年代谍战剧”的电视剧问题多多,不仅缺乏谍战剧必备的环环相扣的智斗情节,更缺乏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根本,从历史的角度上完全经不起推敲,人物塑造也是生搬硬造。

一句话:历史不合格!最多能达到“谍战剧地下室地板三尺之下”的高度。

任何一部谍战剧的创作和表演,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不能脱离唯物史观。

在《风筝》中,所谓的鬼子六等人就是建立在不正确的唯物史观思想上的人物,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唯物史观呢?

现在我们就以军统为例子说一下。

1931年,蒋介石以墨索里尼\"黑衫党\"为蓝本,由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人为主体,建立了复兴社(又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部设立了力行社,这个力行社内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为处长,这就是军统局的前身。

军统的建立,是常凯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

对集团内部的不同派系进行监视和控制,消除异己,巩固统治。

更重要的是,军统更是充当了常凯申疯狂迫害我党人的打手,用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镇压和打击进步革命力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动军事特务组织。

在《风筝》中,军统却被塑造成一个冲在抗日谍战一线的军事组织,数次借助所谓六哥和四哥的嘴,讲述是他们是如何战斗在日本上海宪兵司令部的。

那些疯狂屠杀革命志士的军统特务分子,俨然成了一个个民族英雄。

当然,作为一个具有两面性的特务组织,军统在全面抗战之后,也曾经多次暗杀投日的军政要员和汉奸,比如张啸林、唐经、殷汝耕、季云卿、汪精卫、周佛海等人。

还在日本占领区,与日本和汪伪政府的特务分子进行了斗争活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军统这些活动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就是随着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深入,以及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全国人民都已经积极地投入到抗日爱国运动中。

常凯申的部队以正面作战的形式与小本子硬刚,广大人民群众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8年春,蒋介石把军统改组扩大成成为3个特务组织,分别是:一、以第一处为主体,建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长由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并负责日常工作。

二、以第二处为主体,建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首任局长陈立夫,戴笠任副局长。

三、以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特检处为主体,建立主管邮电检查、搜集敌方情报的特检处。

上述3个特务组织也顺应社会大势,参与了许多防止日谍汉奸的情报和暗杀活动。

这些活动真如《风筝》中所述那么精彩激烈吗?

以现存记载最详细和权威的史料《军统对日战揭秘》 解密,就连常凯申对军统在抗战中的表现都表示了不屑,认为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还有大量史料证明,军统在对内打击异己,投机钻营和大肆敛财中倒是颇有成绩,在对外镇压和屠杀革命进步力量的时候更是不无余力……对于这样一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烂渣一样的特务组织,《风筝》均视而不见,全力渲染军统特务的哥们情谊,编造出所谓的“戴笠八大金刚”,让不知道内情的人误以为军统是一个充满梁山泊结义侠情精神,富有民族大义,为民族解放舍身忘死的革命进步团体。

任何一部谍战剧,主角的成功塑造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风筝》中的鬼子六、郑耀先的形象都是极其失败的。

鬼子六的失败在于前提就是错误的,什么前提?

那就是想要得到军统的承认,就必须表现的比军统更像军统,意思是只要对进步革命者进行大肆杀害,就能获得信任。

而鬼子六正是这样一个人。

编剧和导演这是无知到什么程度了?

难道拍戏前连最基本的功课都不做吗?

不要说去翻阅专门的史料,就是到网上随便检索一下,也不会出现这样只会在街头吃屎拉饭的二傻子才会犯的错误吧?

要知道,军统的特务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最初全部是来自于军队的中高层,想必大家一定知道什么人才能成为军队的中高层部?

没错,他们多数来自于黄埔军校。

随着军统的急速扩张,有大量特务不再是来自于军队,但也不是到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就能干的,根据现有史料解密,军统招录的人员要接受专门训练,择优进入大名单后,经组长引荐才能被批准试用。

试用期间,以试用员或通讯员身份开展工作。

最终批准正式录用后,仍要经过1至3个月通讯员身份的待用期,此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军统分子。

所以,不是说你肯杀人就会得到信任的,无论是试用期还是待用期,重点考查的都是政治信仰、家庭出身、道德和心理文化素养。

也许有人会说,鬼子六又不是试用期、待用期人员,他是名震军统的六哥,早就通过了这些重点考查的内容,如果是这样,另一个悖论就很明显了:既然早就通过了这些重点考查,“比军统更像军统”的去杀人还有必要吗?

如果有必要,军统直接招一个行刑队员来不就完事了。

你以为戴笠是傻子吗?

不知道养一个行刑队员比养一个所谓的六哥成本要低太多了?

姑且把戴笠当成傻子,作为苏区时代就派往军统的鬼子六竟然丝毫不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肆挥霍通过“比军统更像军统”积攒来的资本和光环,是担心自己暴露的太慢吗?

怎么大肆挥霍的?

比如打扮成一副风流小生的模样,耍帅装酷的去谈情说爱,而对象也是一位我党的卧底。

在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的纪律中,有一条就是要“尽量不招惹人们的注意”,这是因为早期我党一名高级地下工作人员,因为在武汉登台表演魔术被叛徒分子识出被捕,从而造成了我党上海地下工作组织和人员的巨大损失,而谈恋爱更是不可逾越的铁律之一。

苏区时代就出道的鬼子六却在重庆这个国统区的中心招摇过市、大谈恋爱,这还有丝毫的党性可言吗?

不要说党性,就连“优秀的特工就是那种扔在人堆里怎么也找不出来”的基本要求也没有。

通过前后剧情的交待,我们还知道鬼子六的性格极度张狂,从他派宫庶暗杀高占龙、被中统行动队队长庞雄夜晚“请”走“配合调查”结束后,抢过对方的手枪甩手将庞雄打死,撂下一句“我要让你知道对上司不敬的结果是什么”并扬长而去等等情节中可见一斑。

这样的性格适合当特工吗?

对比一下《悬崖》中隐忍、坚韧、不动声色,只为完成任务的周乙,鬼子六这样的性格的特工不要说能够战斗在敌人内部18年,能够生存8个月都是奇迹。

在鬼子六塑造极大失败的基础上,《风筝》又编造了另一个极大失败的角色——郑耀先。

重庆解放后,鬼子六以内部留用人员的身份出现在市公安局,胡编乱造历史至此已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因为按照解放后城市接管的政策,是断然不可能留用军统人员的。

既然鬼子六已经“比军统更像军统”了,不是只需要假造一个身份就能混进市公安局的。

这是说洗白就能洗白的吗?

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鬼子六换了一个周志乾的名字就能堂而皇之的成为市公安局的留用人员,编剧和导演的智商不正常,但不要以为观众的智商也不正常。

军统特工在解放前最多时已有5万余名,遍布了中国士农工商的所有角落。

1949年之后,部分军统分子留在大陆搞暗杀、破坏等。

但是经过肃反、四清等革命运动,残余军统人员基本肃清。

因此,剧中宫庶、延娥等军统分子在解放后的重庆以所谓六哥为榜样进行的一系列暗杀、破坏活动,不过是编剧和导演再次“秀无知”的一次拙劣表演。

现在被一部分人所吹捧的是《风筝》的主题是关于信仰和人性,郑耀先就是这样一个符号性人物:在经历了一直无法公开身份而被批斗、被误解甚至面临生死考验后,郑耀先始终保持着坚强的革命信仰和理想。

抱歉,这个主题是被观众所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风筝》所表现出来的,这样说可能有人会不服气。

但是,请回顾一下剧情,剧中表现这个主题,并不是通过情节的展现,而是郑耀先在狱中拉马小五的手唱《国际歌》,是数次通过话外音,诵读《为人民服务》中的名句,“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编导和导演直接引用伟人的话来给自己的作品镀金,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同时,郑耀先因为一直无法公开身份而被批斗、被误解甚至面临生死考验的情节完全是对共和国历史的歪曲和丑化。

解放后,因为受到“潘杨案”的影响和牵连,确实有极少部分地下工作人员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并受到一定程度的迫害,不过错误很快被纠正,他们的亲属和后人也得到了相当大的优待和照顾,根本不会出现郑耀先那样的惨状:被长期强制劳改,妻子自杀、女儿暴亡。

郑耀先这个角色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完全建立在了一个虚无历史的基础上。

据说,《风筝》杀青后被禁播4年,从这个角度上讲再禁播40年也不过分,什么时候编剧和导演变成正常人改正剧中的错误再播也不迟。

剧中女主角韩冰的塑造更是荒唐至极,作为戴笠派往延安的47个特务中的一个,居然担任了边区政府保安处的科长,作为保护党和国家最高首长的“红色警卫队” 里混进了一个身居要职的军统分子,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反正我是不相信!编剧和导演其实只要去一次革命圣地延安,瞻仰一下“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革命纪念馆”,也会不相信的。

但显然,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哪怕派个小编剧副导演之类的也没有。

能够成为“红色警卫员”的人哪个不是久经考验的革命主义战士?

岂能是戴笠派往延安47个特务中的一个?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韩冰这个影子最终是倚靠郑耀先隐藏身份,直到改开年代才被他成功揪出来的。

放下一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军统分子是否有如此大的能耐不说,只说我国的反特组织和机构都是白吃干饭的吗?

编剧和导演心目中的军统分子是不是一个个都是会七十二变孙猴子?

《风筝》这部缺乏正确的唯物史观的电视连续剧,前半部分就是柳云龙扮帅装酷渴望成为中老年妇女偶像的谍战神剧,后半部就是诬蔑、歪曲和丑化共和国历史的老年恋爱肥皂剧。

总结近年来的几部谍战连续剧,论情节环环相扣的精彩程度,《潜伏》、《悬崖》可以并列为当之无愧的谍战剧之首。

《风筝》则是当之无愧的谍战剧神剧,是继抗日神剧之后的又一创造。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