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记谱法中,“兵”的几种特殊情况该如何记录?
目前,中国象棋的记谱方式主要是采用四字法。
正常情况下可以描述为:走动的兵种+所在的列数+走棋的方式+目标参数。
其中,红方的数字用中文数字表示,黑方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根据走棋的方式不同,目标参数又可以分成两五种情况:一是在同列上下走动的情况,目标参数为棋子抵达目标位置所移动的步数。
记做:走动的兵种+所在的列数+走棋的方式+移动的步数。
比如车三进一,炮2退3等。
二是跨列走动的情况,目标参数为棋子抵达目标位置所在的列数。
记做:走动的兵种+所在的列数+走棋的方式+目标的列数。
比如如图1马二进四,卒4平3等。
行动属性分3种,分别为进、退和平,分别代表前进、后退和水平移动。
对于仕、马、象这类无法水平移动的棋子,只能进、退,不能平;图1所以,中国象棋对棋子的横坐标是不太重视的,这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为记谱带来一定的问题。
如果同样的兵种正好都在同一列——最为夸张的情况就是五个兵都在同一列(如图2),要怎么记谱呢?
很显然,如果再用上面这种方式来记录棋谱就会出问题了。
图2我们不能说因为在实战中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就直接忽略掉这种问题算了。
逃避永远不是最佳方案,更何况中国象棋还存在大量的江湖排局,这种情况在残局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如图2,是5个兵在同一列,就自上而下分别记做前兵、二兵、中兵、四兵、后兵,5个兵都不能前进,所以就没有“进”的记谱了,只有“平”。
其实人们对这些特殊的情况早就有了应对之法,而且还不仅仅只是一个解决方案。
图3其中,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方案是这样的:如果是两个同兵种在同一列,就记做前X,后X(士相没必要分前后,因为根据行棋方式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是哪个);如果是三个同兵种在同一列,就记做前X,中X,后X(当然,两个以上的同兵种也只有兵或卒了);如图3,5个兵可按图上标注记作,如果是两路都出现两个兵重叠,那么右侧最前方叫一兵(注意不是兵一),二兵,排完这一列再排下一列的时候,叫三兵,四兵,记谱的时候就是 一兵进一(格式),假设走完以后不存在两列叠兵,那么正常记谱,否则再次排序。
还有一种方法记就是按竖线位置来判断,如图3,比如直接说“后兵进一”可定为一路上后面的那个兵,因为四路上的那个后兵不能进。
如果直接说“前兵进一”那就要区分了,因为四路上和一路上的前兵都可以进,这时就要5字记法了,即前兵一进一、前兵四进一(图3中,可直接记兵四进一)。
实际上最精准的记谱方式应该是五字法,也就是说把棋子初始位置的横竖坐标都带上。
但既然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没必要去搞什么五字记谱法了。
图4还有一种如图4的情形:两条纵线上各有两兵如何记其中的某个兵前进一格呢?
如果要坚持四字记谱,则要省略兵种名。
如图4,四个兵要各前进一格分别记为前七进一(前兵七进一),前五进一(前兵五进一),后七进一(后兵七进一),后五进一(后兵五进一)。
如图4,两个过河兵要平到六路(没有过河的兵就不能平)走该怎么记,这里只能用五字记谱法了,无法用四字记了,即前兵五平六、前兵七平六。
如果用五字记谱,则不用省略兵种名,也最容容看得懂。
但毕竟超过两子的兵种只有兵和卒,因此省略兵种名对记谱根本不会产生歧义。
私以为,四字记谱更加美观、简洁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