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来躲避炮弹有用吗?

2023-01-21
6 阅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答案是非常有用的。

二战各国进行统计,认为平坦地形上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官兵伤亡,是炮弹造成的。

再进一步,平坦地形百分之五十的伤亡,是迫击炮造成的。

但迫击炮并不是靠冲击波,主要是靠炮弹破片杀人。

以82迫击炮为例,爆炸以后破片的杀伤半径为20多米。

也就是说,站在迫击炮弹爆炸的直径50米的圆形内,官兵非死即伤。

如果士兵躲在散兵坑内,是有很大概率避免炮弹杀伤的。

这是因为,二战迫击炮弹多是碰炸碰引信,落地以后才会爆炸。

这样炮弹爆炸后破片会有一个抛物线,位于地下的散兵坑会形成一个破片飞散的死角。

即便散兵坑只有半米,只要士兵都能及时卧倒,保证身体低于地面,就有很大概率不会被迫击炮弹杀伤。

同样道理,散兵坑越深,防炮能力就越强。

大家看过《三毛从军记》里面的战壕吗?

战壕深度有2米以上,国军士兵站在板凳上射击,撤退时候也带着板凳。

日军攻入战壕以后,发现太高了,根本无法射击。

这虽然是电影的幽默夸大,但真实的散兵坑也是越深越好,便于防止炮弹破片,而士兵射击时可以在坑中挖好了垫脚的土层。

解放军的GBP133型掩体爆破器,马上将地面炸出一个深度可以达2米的伞兵坑来,成为士兵隐蔽的绝佳处所。

不过,这是对付迫击炮弹,如果对付大型榴弹炮弹,散兵坑的效果就一般了。

一旦榴弹炮弹威力很大,受伤范围更广,散兵坑如果靠近炮弹爆炸点,士兵是比较容易伤亡的。

而且二战很多榴弹炮弹已经是空爆,也就是凌空爆炸,弹片向下散布。

除非散兵坑比较深,不然那半米那种坑用处是有限的。

话又说回来,躲在散兵坑哪怕是炮弹坑里,也比不躲要安全得多。

其实散兵坑也有很多种,篇幅所限就不多说了。

即便是今天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也需要学习挖掘散兵坑的技术,这在很多时候是救命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