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唐朝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中,张巡死守睢阳,在此过程中吃掉三万城中百姓?这段史料真实吗?
唐朝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后期的一场重大的军事战役,期间唐朝军队与叛军鏖战数月,双方在潼关会战,由于张巡等人的出色表现,使得唐朝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击败叛军,最后成功守住潼关,让叛军无从下手,最终不得不投降。
睢阳保卫战时,因为张巡等人与叛军交战多次,将士们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一些人将这场战争叫做“睢阳保卫战”。
那么这场战争真实发生了吗?
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01睢阳是谁的“地盘”?
唐玄宗时期,睢阳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东边是凤翔府,西边是灵武府(河南灵宝)。
从地理位置上看,灵武府在陕西北部,灵武府位于黄河中游,灵武府的南部又与河南南部有一些边界,所以这里就是一块割据的地区。
因为唐玄宗时期地方财政困难,于是就将凤翔府割据的地区划归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灵武府也因此成为了大唐的一个“兵家必争地”。
但唐朝后期开始腐败,于是灵武府之间也开始了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双方都试图抢夺自己的地盘,这一场战争就是“睢阳保卫战”。
那么张巡等人作为唐朝军队的统帅,为何会死守睢阳呢?
02张巡为什么要和叛军死拼?
说到张巡为什么要和叛军死拼的原因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他最后被叛军活捉的情况。
事实上这也是事实。
安史之乱时的安禄山在平卢军的协助下,才能击败唐朝军队。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击败唐朝军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唐军中的一名将领。
此人叫范阳节度使张巡,是张方平的女婿,后来成为安禄山的部下。
03为什么睢阳被攻破后,叛军会这样做?
在张巡和郭子仪等人与叛军交战多次后,最终被击溃,睢阳城被攻破后,有一些叛军首领甚至选择自杀或逃跑,这个时候的叛军,会对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毁灭性的报复,因此为了保住城池,张巡等人会选择杀城中所有百姓。
《资治通鉴》记载:睢阳被攻克后,城中所剩百余人皆被杀,城中民众逃散后更甚。
《资治通鉴》:睢阳之破之后,城中所有军民尽归叛军所有。
也就是说睢阳保卫战中的杀戮和屠杀后的逃兵行为并非发生在睢阳之战期间,而是发生在睢阳被攻破之后。
那么当时的叛军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04张巡的战绩到底如何?
要知道,唐军对潼关会战后,一直在和叛军进行着周旋,而睢阳守军方面虽然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并没有直接给叛军造成太大的威胁,而睢阳所遭遇的损失也仅仅是一个零头,因此这场战役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睢阳保卫战的胜利是唐军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的胜利。
史书记载张巡在睢阳坚守4个月,打退叛军四次进攻后,又在睢阳进行了5次作战,他的战绩一直非常出色。
他不仅坚守了4个月时间,还曾在作战中以少胜多,一人战二十余人,并且最后因寡不敌众而退兵,这场战役让唐军死伤上万人,还让守城将士死伤惨重,是一场非常顽强和有战略眼光的战。
张巡打赢后,唐军有过很多次反扑,但是每次都失败了,因为张巡很聪明,不会贸然放弃作战,他在睢阳坚守了4个月,在进攻中不会一战而败,因为一旦失败,张巡就会被叛军消灭掉不说,自己也会死在战场上。
05张巡死后没有被追封为侯 张巡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将领,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虽然他很年轻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死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后来他的儿子张守节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却不敌安禄山,也没能将其击杀。
他最后的结局虽然很悲惨,但是其功劳是不可抹杀哒。
因此他在史书中并没有被记入战功中,反而被记入正史当中,而且一直到唐朝灭亡时也没有被追封为侯。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历史书籍就会发现这点,张巡虽然有战功但是却没有任何封赏,甚至还遭到唐玄宗和杨国忠的排挤。
张巡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被记载在了正史当中,因此张巡根本就没有被封侯或者是赏赐,甚至在后世出现了很多与张巡相关的史书或者影视剧中都有出现这个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