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嗓音沙哑、唱歌难听,为什么能被尊为台湾音乐教父?

2023-01-22
12 阅读

因为罗开创了华语现代流行音乐的新思想,经典作曲数量第一,连接邓丽君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思想桥梁结论:世界永远不缺把《童年》唱好听的人,但每一个时代都极度缺少写出《童年》的“罗大佑”。

在罗大佑之前,大众是听邓丽君。

在罗大佑之后,大众是听陶喆、周杰伦。

在整个十九世纪八零年代到新世纪2000年,华语音乐最大的进步就是音乐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而是开始有了人文主义的思考性和现代社会的反思性,这是音乐最强大的力量源头,也是披头士伟大的缘由。

在华语音乐之内,人文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两大核心,就是由罗大佑一人振臂高呼完成时代跃进,这是审美的本质区别与进步。

邓丽君时代,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准则,是改革开放后情情爱爱的直抒胸臆表达提供的震撼感。

加上视觉效果上的形象、偶像,以及声乐上的溢于言表的甜蜜感咬字唱法。

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是停留在一种新型娱乐上,商业音乐的侧重点会朝着和媒体的偶像娱乐效应出发。

罗大佑在1981年第一次担任音乐制作人,发行了一首40年后成为华语音乐最强音乐的单曲——《童年》,这个时候音乐的审美从邓丽君那里开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音乐不再是为情情爱爱服务,音乐不再是为商业娱乐服务,音乐不再是为光鲜亮丽的偶像资本服务,音乐成为为每一个普通人的童年服务,音乐成为了沟通起成年人回忆童年欢快时光的桥梁。

这个时候,罗大佑代表的音乐审美来到了一个超越娱乐的领域——人文主义的思考性。

音乐的内容不再是商业的附庸,音乐开始具有了艺术的意义,和诗歌、散文、美术、建筑、文学一样走入了艺术的领域,开始致力于大众情怀的思考与思想的熏陶。

这种思考性、批判性,在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之中尤为强烈,也成为TW地区音乐思潮的一次大变革。

我们可以从代表性的《鹿港小镇》的一句歌词管中窥豹:“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城市变革和乡土故乡的冲突导致的人文割裂感,在1981年后的42年的2023年,依旧是并未解决的巨大困境。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这种音乐偏向人文主义的思考性,在音乐上的特征:1:尤为注重歌词的文学意义,直指哲学。

2:音乐生命力尤为绵长,几乎永不过时。

3:以民族、时代作为现象级传播的范围。

4:作曲旋律会因为时代的原因,印上不可磨灭的味道和记忆,超出了音乐本身。

5:不注重歌喉,注重思考性和创造意义。

所以,为什么罗大佑嗓音沙哑、唱歌难听,还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因为他的作品专业核心从来都不是声乐技术,而是音乐艺术的思想性。

音乐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商业音乐也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流行声乐也只是商业音乐之中很小的一个比例,声乐并不是商业音乐的最高话语权。

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小众音乐,从声乐歌手、混音师、编曲人、到和音工程、到乐器演奏者,等等等等他们都并不是最高话语权的职位。

古典音乐最高话语权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流行音乐最高话语权是迈克尔杰克逊、罗大佑、周杰伦,林夕、方文山。

他们代表的职位是:作曲人、作词人、音乐制作人。

这类作曲、作词、音乐制作,他们都享有知识版权的版权收入。

因为他们都是音乐的创造者,而不是一种技术的使用者。

声乐歌手永远不可能享有知识版权,声乐是音乐之中的一种应用技术,而不是音乐的创作技术,并不满足知识版权确定的艺术标准。

以下具体以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专辑做一点补充说明;《之乎者也》批判当下与解决方法: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在《之乎者也》之中,罗大佑表达的观点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时代与青年的问题。

这就和我们的高三老师,每一个高三老师都会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而当我们走之后的学弟学妹再度听到了这句话。

罗大佑在音乐之中的表达则是认为,祖先与青年的最大不同是在于,青年对于世界的认知偏向于理想化,祖先和话语权拥有者则是现实化,并且认为理想并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

所以会下意识的抨击青年,进而去一味的贬低,而不是去帮助青年拥有更好的指引。

尤其是当下各种头衔的专家当道,却成为了资本的鹰爪,泯灭良心只为资本。

老一辈只抨击青年,却不给青年做指引,不给青年迷茫期间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袖手旁观式不肯空职位让年轻人上位的现象。

而要做出突破的关键则是“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去帮助你所见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青年,哪怕只是一句交流。

更深一层,青年只是一个标签,一个表达着还有理想改变的行为。

放在音乐圈之内,罗大佑自身也是践行了这样的准则。

当他的音乐无法在TW地区制作时,他沟通朋友,将demo寄给朋友在日本完成录制,然后再度寄回发行,而并不是和其他歌手一样满足于弹匣。

当滚石唱片的时代来临后,他在HK开设了音乐工厂,开始最大限度的购置音乐产业相关的设备,在这个时候TW和HK的音乐交流,开始频繁,而罗大佑则是牵动了滚石和HK的桥梁。

在每一次的金曲奖上,在每一次大型音乐典礼上,最佳新人奖、最佳专辑等等大奖,颁奖人出现最多的身影就是罗大佑,罗大佑对于新人,尤其是拥有音乐制作能力的新人格外关照。

比如:周杰伦。

周杰伦在言谈之中言谈理想:“我想成为像罗大佑一样的音乐人。

”周杰伦:“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

现在什么歌能流传超过三年的?

很少,但罗大佑的歌可以。

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

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罗大佑对于批判后的行动,一直是最令人为之钦佩的,他并不是高高在上一直只说话不干事,而是一直在干事,不断在活跃在乐坛。

从最初的录像带,到后来的光碟,到演唱会市场的开拓,到电影时代的影视音乐市场开拓,这一切都有着罗大佑的身影。

音乐市场的巩固是一定需要这种老牌强者话语权具有者来参与,才能具有一个相对公正的市场环境和产业质量标准。

整体而言,罗大佑身上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对于流行音乐思想深度人文主义的要求,没有一个人超过他。

这种旗手类的歌手,是绝对稀少的。

当2011年,周杰伦开始进军好莱坞,开始拍电影,忽视音乐时,罗大佑同样直接批判,并没有任何的情面可留:“他(周杰伦)现在越走越娱乐,进军好莱坞、拍电影、做主持……有这个时间,怎么不在录音室呆着?

我很有意见。

每个人在娱乐圈里会有最舒服的位置,但不能什么都吃。

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同时又是一个唱歌的巨星,还是一个很好的电视主持人,这是不可能的。

或者尽量选最有把握的几个东西,否则你只是在占地盘而已。

”2011年之后,周杰伦的创作划水情况就越发严重,显然周杰伦最终并没有成为罗大佑一样的人物,显然有些过于留恋商业和占地盘。

简单而言,可以批判批评周杰伦的人,除了罗大佑之外,几乎没有第二个人,李宗盛也不行。

这样的音乐专业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改善音乐市场的罗大佑,才是改变土壤的那一人。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