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假设,包含两点:自利,理性。请问是这样么,要如何理解?

2023-01-23
4 阅读

谢邀!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几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徐玲对《每个人的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是不是人人都该学点经济学”等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普通人需要学习经济学吗?

(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66599369306226979 )》的最后谈到,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年大热的行为经济学派。

这个学派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奥地利学派对人类理性的看法,也就是,人类的认知系统存在一些明显缺陷,很多时候无法判断什么才是最优选择。

但是,行为经济学派给出的政策建议却与奥地利学派完全相反:正因为人们不够理性,所以更需要政府采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方法来干预人们的行为。

这儿接着谈。

而企业做管理决策的过程,涉及股东、经理人、工会等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博弈,这和简单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新古典学派把整个经济体系想象成无数个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换,已经不合时宜了。

科斯在1991年获得诺奖时,就在获奖演说上贬损了新古典理论一顿,说它只适合分析“在森林边缘拿胡桃交换草莓的孤独个体”。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最重要的经济决策者是企业,那么,最重要的经济参与者就是政府,没有之一。

在很多国家,政府是最大的雇主,有15%~25%的人为政府工作。

而且,发达国家的公务员比例是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

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算是小政府了,但公务员也有2000多万,占美国总人口的6%。

对比中国,目前有700万公务员和3000多万事业编制人员,加在一起约4000万,只占中国总人口的3%。

在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除了是最大的雇主,也是最大的支出者。

平均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的45%。

正因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如此重要,有三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也就是凯恩斯学派、制度学派和发展主义传统,都高度强调政府的作用。

如果作一个简单区分,凯恩斯学派强调政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而制度学派强调通过制度设计,如金融监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管理制度等,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19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通常被视为凯恩斯学派的政策,其实罗斯福新政主要是由制度学派的成员推动的。

至于发展主义传统,则侧重研究落后经济体如何能够追赶上发达经济体,其中政府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发展主义传统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主义,以及现在的发展经济学。

本书作者张夏准就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量级学者。

好,我们来快速梳理一遍刚才提到的经济学主要流派: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发展主义传统、奥地利学派、熊彼特学派、凯恩斯学派、行为学派、制度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现在我们知道了,思考经济问题时我们手里绝对不是只有新古典理论这一把锤子,而是有一整个工具箱,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第三部分听到这儿,你会不会有一个疑问:为啥经济学有这么多流派,每个流派之间还相互打架?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经济学家同时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但他们的观点却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同时获得诺奖,尤金·法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金融理论,叫“有效市场假说”,而罗伯特·希勒代表的行为金融学派却直接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说。

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据说有人对英国首相丘吉尔建议:千万不要去问经济学家的意见,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意见;尤其是不要去问凯恩斯的意见,因为他一个人就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将在回复《什么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

》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11月16日:首先要说的是,强劲的零售数据表明,尽管美联储采取了放缓经济增长的措施,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仍然很强。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积累的大量储蓄,以及在劳动力市场吃紧的情况下工资的强劲增长,总体上帮助消费者经受住了价格上涨和借贷成本上升的考验。

由于货币政策的收紧抑制了整体需求,给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带来压力,预计这种支撑将在明年消退。

  看来,通胀面临根深蒂固的风险,在没有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可能是不可行的。

显然,美联储将继续提高利率,尽管可能会放缓一些,一直到PCE(个人消费支出指数)低于4%时,才可能会停止加息。

看来,市场短期内的涨势过于拉伸,即将回调,好让大家“消化”一下。

再提几点:1、达拉斯联储研究:抵押贷款利率持续飙升将使美国房价下跌20%;2、曾经第二大的加密虚拟币交易平台FTX创始人萨姆·班克曼-弗里德等人遭投资者集体起诉,投资者称其违反了佛罗里达州法律并使消费者蒙受超过近千亿的损失;3、美国发射新一代登月火箭。

美国东部时间16日1时47分,美国航天局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首次发射升空,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4、苹果转向美国制造?

库克披露苹果准备从2024年起,开始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工厂采购芯片。

最后再谈一下,美联储为何一定要遏制住通胀?

因为前四十年来通胀消失了(直到去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通胀才卷土重来),在沃尔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牺牲经济、忍受严重的经济衰退来制服通胀这条恶龙之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发生了模式化的转换。

由于社会通胀预期被重塑,开始长期趋势性地走低,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习惯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随着通胀预期的长期走低甚至消失,人们“提前消费,活在当下”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价格稳定了,人们不再需要急急忙忙地把钱换成消费品,而是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把当期的消费转化为储蓄和投资,以得到在未来更高的消费能力。

在这种新的环境里,社会的总产出相对于社会总需求(消费) 来说是严重过剩的。

因此,像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形成时期的 “资源有限”的假设不再完全适用了……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