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军队的机枪为什么不用弹链而非要用铜板呢?
日本的92式重机枪之所以不用铜板供弹,是因为这款重机枪完全是仿制法国的“哈奇开斯”重机枪,从头到尾全部照搬了过来。
说起日军的92式重机枪,那当时可是我军的最爱,能在战场上缴获一把日军的92式重机枪,可以让一个团的战士高兴好几天,但是放眼国际,92式重机枪确是最烂的武器,其次就是歪把子,主要铜板的弹容量太小。
在战场上很容易影响战士们的发挥,一般来说一个铜板的弹容量在30发左右,在战场上这种供弹的铜板叫做保弹板,一根保弹板的弹容量大概在30发左右,在实战中,一根保弹板挺不住10秒钟,必须要有一个人在旁边协助。
如果任意一个人发生意外,就很难保证火力的持续,因此被很多国家嫌弃,一般来说当时主流的重机枪有三种供弹方式,第一种是帆布式链带,第二种是铜板式,也就是所谓的保弹板,第三种是金属式链条。
对比其实很明显,帆布式链条其实很实惠,而且想制作多长就制造多长,这种帆布链条甚至可以达到6米多,一条帆布链可以装400发左右的子弹,这就给战士们造成一种心理,我手中的“余粮”很多,可以使劲浪费。
虽然有点浪费,但是确实好用,说起日本的92式重机枪,不得不提一下法国的“哈奇开斯”,因为92式重机枪完全是偷师哈奇开斯的制作工艺,连保弹板也偷学了过来,哈奇开斯的制造者,本来也想用帆布链条。
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款重机枪出现了,那就是“马克沁”,马克沁重机枪用的就是帆布链条,马克沁重机枪的速度在一分钟450发以上,因此马克沁也被称为是“闪电枪”,马克沁重机枪的制造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很强。
直接就把帆布链条申请了专利,无奈在此之后出现的重机枪,只能使用金属链条,然而金属链条的缺点就是,很容易造成金属的浪费,如果遇到潮湿的环境,或者不幸被淋雨了,就会造成金属链条的生锈,或者卡壳。
非常影响战士们的使用体验,后来经过不断地搜集战场数据,发现一挺重机枪的临界点大约为24发到30发为一个循环,既保持了火力压制,又保证了使用体验,于是就改用铜板供弹,最主要的就是铜板反复使用的概率要比金属链条高很多。
金属链条需要经常保养,铜板只需要简单保养即可,不仅节省材料,也节省了不少的人工,这两点正好符合日本的国情,日本由于到处作战,人力资源很是稀缺,再加上日本资源稀缺,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
日本根据“哈奇开斯”的制作工艺,仿制出了符合日本本土国情的重机枪,同时也把铜板供弹给复制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还挺好,比较符合日本节省资源的政策,后来日本在“哈奇开斯”的基础上,制作出了92式重机枪。
而且还改良了机枪的精确度,一般是放在部队的后方,进行长点射,老兵们都知道,当年在日本的部队里,重机枪并不是主流的火力压制武器,日本的主流火力压制武器是“掷弹筒,迫击炮”,92式这种重机枪大多被安排在部队的后方,进行长点射。
因此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重机枪的用途不是很大,适合守卫炮楼或者碉堡,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一些日军的小分队,基本都是轻机枪为主,很少配备重机枪,这么做的原因,一是觉得重机枪有点大才小用。
而是为了防止我军部队的缴获,毕竟面对只有老步枪的咱们,日军火力已经碾压了咱们好几倍,根本用不到重机枪,92式重机枪一般是日军的中队大队才有,也就是相当于日军的营级团级单位才会配备。
如果我军缴获了一挺92式重机枪,也就意味着我军打退了日军一次营级团级以上的进攻,那肯定是值得高兴的。
日本这个国家,土地面积,资源都比较稀缺,武器弹药方面更是稀缺,在日本部队里面,基本上是武器弹药比战士重要,比如经常会看到一个画面,那就是日军开着一辆坦克,坦克周围站了好几个日军,相当于是战士掩护坦克。
而在美国部队,是战士跟在坦克后面,坦克掩护战士,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使劲浪费,遇到敌人用步枪,美军就用机枪,遇到敌人用机枪,美军就用坦克,遇到敌人用坦克,美军就开始用空中轰炸机。
反正美军就是喜欢用优势火力碾压对手。
写在最后在二战时,有很多国家的武器水平,都落后于日本,相对于日本来说,只用简单的掷弹筒,迫击炮,完全就能实现火力压制了,基本上用不到重机枪,92式重机枪一般是放在最后面,进行长点射,30发弹容的铜板完全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