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瘦西湖”是人工挖的还是自然形成的,有何依据?
乾隆年间,杭州诗人汪沆慕名而来扬州,称之为“瘦西湖”,它既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有着“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誉,核心景点有:二十四桥、五亭桥、钓鱼台、荷花池等14个大的景点。
无故事不旅游,瘦西湖的来历有多个版本中国人善于学习和模仿,自古就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模仿失败的例子,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很多旅游景区通过模仿名字、布局、娱乐项目,只要可模仿的地方都可尝试,与我们现在流行的“蹭热度”有些相似,比如:飞来石、迎客松、西湖、南湖,很多景区都有同名的景点,而瘦西湖属于比较有个性和成功的典范,编出了很多关于名字来历有趣的故事:1、最正统的说法:瘦西湖本来叫作“保障湖”,因连接着京杭大运河,可以直通北京,受益于便捷的水路交通,这里被打造的非常美丽,因此吸引来了杭州的诗人汪沆,他看过之后,觉得保障湖可以西湖相媲美,区别在于它比较狭长,故此称之为“瘦西湖”;2、三个盐商冠名的传说:食盐作为第一调味品,自古都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做食盐生意,是一本万利,因此古代能够从事食盐生意的人,很多都是富商,也是封建社会募捐的大户,我们知道运河会发生淤积,因此需要经常清淤,有三位盐商出资为它清淤,顺便在这里修建了很多亭、台、楼、阁,有附庸风雅之嫌,与现在的“冠名”很像,希望给“保障湖”起个风雅的名字,苦于腹中墨水有限,跳不出“西湖”的圈子,一说因它在扬州的西侧,也叫“西湖”,另一个说叫“小西湖”等等,后来受一读书人启发,冠名为“瘦”西湖;这两个传说故事不是瘦西湖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最有吸引力的故事莫过于唐朝诗人杜牧,他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对他来说,这一切就像在梦中一样,而“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千古名句让游客为之痴迷;我们知道瘦西湖也是国家5A级景区,它的核心景点有:石壁流淙、万花园、熙春台、小金山、五亭桥、徐园、二十四桥等,如果单纯从亭台楼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来看,它有杭州西湖的美景,同时也有苏州的人工园林之美,是集山、水、园林于一体的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