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德国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兵力围困列宁格勒,是否值得?
二战苏德战争中,德国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兵力围困列宁格勒,是否值得?
这个问题要从德军为什么要把占领列宁格勒作为第一个作战目标说起。
实际上,在苏德战争打响以后,德军统帅部已经意识到北方集团军群的打法出现了问题,在台风行动展开以前,阿道夫下令冯勒布元帅,要他9月底前必须拿下列宁格勒,说明德军统帅部已经准备要调整巴巴罗萨的进攻计划。
首先,围困列宁格勒并不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初衷,占领列宁格勒是德军另有所图。
从列宁格勒包围战来说,长达872天的围困作战对交战双方带来的困难都是前所未有的,但这么长的围困作战,德军事先也未预料。
这里面有两大因素促使德军在北线的作战欲罢不能。
一方面,占领列宁格勒是巴巴罗萨计划的首要目标,德军统帅部想从作战意志层面打击苏军士气。
1940年12月18日德军统帅部下发第21号作战指令,要求三个集团军群作好进攻苏联的准备,按照先占领列宁格勒再莫斯科然后基辅的顺序展开部署。
阿道夫之所以把列宁格勒作为首要目标,主要是列宁格勒是苏联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占领这里就能打击苏军的作战士气,从精神和意志层面瓦解苏军。
另一方面,占领列宁格勒,德军就可与芬军汇合,控制波罗的海三国并打通北线海上通道。
从战后总结的角度看,虽然德军最终没有拿下列宁格勒,但北线海上通道仍然为德军从瑞典希腊向德国本土运输铁矿砂等稀缺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这个层面讲,虽然列宁格勒围困作战结局失利,但德军大量牵制了苏军北线主力不能增援莫斯科,从一定程度上讲,列宁格勒包围战最大的意义是精神和意志上的较量,打的是一场政治仗,拼的是作战意志和作战决心。
其次,莫斯科战役,北方集团军群分兵南下,进攻作战被迫让位于持久战围困战。
有人疑惑,苏德战争打响以后,凭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实力,到底能不能拿下列宁格勒?
换句话说,如果莫斯科战役打响时,第4装甲集群不南下增援中线,北方集团军群能不能占领列宁格勒?
这里面有个北线进攻速度低于巴巴罗萨计划预期的问题。
从作战进程上看,苏德战争打响时,北方集团军群是最先发动进攻的,曼施坦因指挥的第56装甲军仅用4天时间就前进了120公里,还化装奇袭了苏军车队并迅速占领了西德维纳河上的桥梁,但北线进攻由于德军情报工作的失误,第4装甲集群陷于到波罗的海三国的原始森林和沼泽,连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也在里面转了半个月的圈出不来。
为了迅速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制订的作战目标,1941年7月20日,阿道夫亲自飞到北线指挥部,要求冯勒布元帅务必在9月底前占领列宁格勒,同时还派保卢斯飞到东线与曼施坦因见面,督促装甲部队突出困境。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到8月23日中央集团军群准备继续向莫斯科挺进时,德军统帅部突然按下了暂停键,除命令古德里安指挥第2装甲集群南下增援基辅外,还命令第3装甲集群增援北线进攻列宁格勒,也就是从这时起,德军开始考虑在冬季来临之前要结束北线作战的问题。
可是,北线的进攻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一方面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另一方面,苏军依托拉多加湖建立了稳固的防线。
到9月30日莫斯科战役打响时,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将第3第4两支装甲集群派到了中线,从此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基本上缺乏装甲部队的支援,长达872天的围困作战由此形成。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列宁格勒围困作战并非德军有意为之,而是战场形势迫使德军不得已这么做的。
而至于德军花费那么长时间围困列宁格勒值不值得的问题,确实让一些人产生了一些疑惑,可以说北方集团军群基本上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就打了这么一仗,而且还没打赢。
实际上,第4装甲集群南下以后,北线的作战实力大减,但北方集团军群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一方面牵制了北线苏军不敢南下,另一方面始终对莫斯科形成了侧击态势,还确保了北线海上通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