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前,战前起义、战中投诚、战败被俘三者待遇差距有多大?
2023-01-24
11 阅读
这三种情况区别当然还是明显的。
战前起义,起义部队,特别是起义部队的最高将领是对战争的发展、敌我双方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以及敌我双方的兵力优劣都有清醒的认识,起义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
战前起义是起义将领对原上级集团或原组织的背叛,是对与自己交战方及领导集团和组织的认可,起义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如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现在叫北京)和平解放,付作义将军就是战前起义的,当然,也是被解放军解决了天津、保定等周边城市后,在北京地下党组织、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和党中央的努力下获得的,而长沙陈明仁、新疆陶峙岳两位将军却是主动的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战前起义将领都被新中国委以重任,付作义解放后官居水利部部长,陈明仁当了解放军的兵团司令,陶峙岳是兵团司令,陈明仁、陶峙岳在1955年还授予上将军衔,这是起义军将领少见的。
战中投诚是作战双方部队正在作战中,一方宣布放下武器,接受对方条件,放弃抵抗的行为。
战中投诚是被动的,是投诚部队在对方强大火力或政治攻势下,为保全官兵免受更残忍的流血牺牲和百姓流离失所所采取的行为。
如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的起义,正是许世友指挥部队解放济南时,在强大的火力下,吴化文率部投诚的典型案例。
人民政府成立后,对投诚的吴化文安排也不错,先后担任过交通厅长、省政协副主席职务。
战后俘虏是战争结束后没有战死的敌军官兵被战胜方缴械后,失去武装的敌人。
俘虏一般不被安排工作,通过教育改造后作回原籍自食其力。
一些达到战犯级别的还要坐牢,释放后,也不安排领导工作,只给予普通工作,如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在监狱里改造后,于1975年赦免,作全国专职政协委员,从事国民军军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