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选过7个根据地,为何最终选择了陕北?
2023-01-24
6 阅读
说来也是一个巧合,当时中央红军长征经岷山、突破甘肃甘南门户腊子口,抵进了小镇哈达铺。
在这座处于陇南宕昌县的普通小镇,毛主席意外的发现了一张旧报纸,从报纸中得知:在距此地西北方向的陕西北部,有刘志丹等人领导的红二十六军5000余人和六七个县域大小、十数万民众的苏区根据地存在而且非常活跃。
同时该报还披露: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二十五军3000余人已与红二十六军在陕北会合。
从而主席下定了决心,去陕北会师。
一是因为当时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期,陕北苏区面积有二十三个县100多万人口,中央红军可以得到暂时的休养生息。
二是那地方周围都是东北军,西北军和晋军,离蒋介石的中央军很远,敌人各军阀内部之间勾心斗角,我军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得到充分的缓冲期。
三是这里比较偏僻,有充分的战略缓冲地区和地形方面的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人少地多的环境下也有利于自给自足发展生产。
最后事实也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最正确的,从这里中国革命开始由低潮转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