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明清小冰期是什么?
《明史》曾记载,从景泰四年到景泰五年,气温急剧下降。
许多地区甚至连续40多天出现大雪。
淮东海水结冰四十余里,冻死人畜数万人。
后来,这样的恶劣天气并没有完全停止,而是寒冷的气候又持续了一百年。
此外,不仅是大雪降温这么简单,冰雹灾害、霜冻现象频发。
这场自然灾害给当时的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一百年来,明朝百姓遭受了这场天灾,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统计。
但史料中对这场灾难的记载还是很多的。
“雨雹大作,庄稼受损一百二十五里,死伤人马甚多。
”史书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但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的处境有多么危险。
那一刻是那些欣赏冬天风景的人想象不到的。
冰雪虽然没有持续一百年,但随之而来的干旱、蝗灾、瘟疫、洪水带来的灾难不亚于严寒。
自古以来,天灾必然是人祸。
在长达数百年的小冰河时期,不仅农牧业显得微不足道,反而直接造成了人口锐减等自然环境危害,也让当时的明朝内病重重。
.和外部问题。
朝廷治理天下急需钱财,但连年天灾人祸,国库空虚,朝廷无力救灾,事态只能不断升级。
此外,封建王朝历来崇尚赐予皇权,皇帝经常举行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连年天灾人祸,让老百姓觉得皇室道德败坏,违背了神的统治,才会有灾难降临在天上。
而细心的人也趁此机会干扰朝堂,一时间朝堂内外一片混乱。
而且,这场天灾还波及到了明朝以外的女真人。
就这样,原本苦苦维持的明朝不得不奋起反抗女真部落发动的战争才得以生存。
就这样,上有天灾,人心不稳,下有军心,朝廷要抵御外患,镇压国佐内乱,明朝最终落在了崇祯皇帝手里。
封建政权存在的历史,必然经历它的建立、兴盛,然后衰落,最后崩溃。
这一时期,各种因素促成了转折,所以将王朝的崩溃归咎于天灾,绝对不无道理。
但不得不说,这场百年自然灾害确实给明朝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至少也算是王朝覆灭的不可抗力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