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是卷帘大将的沙僧,为何只是打破了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了?你有什么看法?
我最擅长脑补西游记,虽然有时候太过暗黑,但是越琢磨越有意思;这个琉璃盏,应该就是一个杯子,毕竟蟠桃宴上,这个杯子会很精致,但绝对算不上什么宝物;之所以,沙僧打破的琉璃盏就遭到这么重的处罚,主要是这个场合。
根据阅读整个西游记,一个现象,那就是天庭并没有做到完全的中央集权。
例如二郎神这种,听调不听宣的就存在。
听调不听宣,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种半独立性,接受公司安排下的工作,但是不去打卡坐班;西游记写于明朝中期,例如朱元璋担心北方边患,安排朱棣去北方守边,这个朱棣在北方其实就是藩镇,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听调不听宣。
对于藩镇,朝廷一直就是担心其造反的可能性。
一般没有绝对的大事,不会随意召见。
但是对于有造反嫌疑的藩镇将领,朝廷特别想召见的时候杀掉。
例如鸿门宴。
但是蟠桃宴这个大会,不简单,蟠桃吃了延年益寿,能多活很多年,是天庭的主要价值所在,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公司的股东大会,决定着利益分红;所以,大大小小的股东都在,包括那些平时听调不听宣的神将们。
天庭经营下去最大的诱惑就是长生不老,但是长生不老需要一种东西维持,就是蟠桃。
我们看西游记原文配词: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
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
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
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
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
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
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
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
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
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所望。
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鲊酱!这沙僧原本就是玉皇大帝的侍卫长,而且职位不低,但是在这蟠桃会上,却失手打翻了琉璃盏,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注意后面这一句:天神各个魂飞丧·····重点啊,为啥有人打碎一个物件,天神们就会吓成这个样子?
再想一想,这个场景,有没有熟悉?
听没听说过一个说法:摔杯为号!在各路演义小说里面,埋伏刀斧手,摔杯为号,可是一个常见的戏码····所以,天神们能不恐惧吗?
所以沙僧打破的这个琉璃盏,影响太大了,玉帝震怒·····沙僧受到的惩罚是比较重的。
我对西游记的理解一向很腹黑,西游记就是一部职场暗黑教科书每一处仔细琢磨,都有很深的寓意:例如,玉皇大帝为什么会派一只猴子去看守蟠桃园?
让猫去看守鱼,让猴子去看守桃子·····明显就是想把事搞乱,把水搅浑,好浑水摸鱼。
例如,有个段子,某地银行被抢,劫匪估计抢了几十万,银行上报被抢几千万·····所以,蟠桃园被悟空抢了;太上老君的炼丹房被悟空抢了···所以种种事情背后,有无数的算计····你从 不同的方向去解读,总能得出有意思的结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