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有些女性将牙齿染黑,将眉毛剃掉,为何要进行如此特殊的装扮?
有些学者认为日本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这种染牙的行为其实是已婚女性的刻意扮丑,这样既可以对外宣誓自己已婚的事实,又可以降低其他男人侵害自己的欲望,有利于保全贞洁。
但这样的理论显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比如有些日本女性在初潮之后就会进行染牙仪式,以及在战国时代武士染牙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日本人的染牙习俗之所以盛行,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日本在镰仓时期为了鼓励生育,一直实行走婚。
即男青年夜晚可以到成年女性家留宿,之后生育的后代归女方抚养。
为了让男性能够第一眼就认出谁是可以走婚的对象,人们便将成熟女性的牙齿染黑。
在公元四五世纪染牙习俗风行之前,这样的行为其实就一直存在。
牙齿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进食器官,自古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那时的女性在成亲之后,往往会被拔掉特定的牙齿,以此来显示其归属,这种以牙齿为特征的标记方式便流传了下来。
由于染牙对女性的损害要远远小于拔牙,因此其很快就成为了新的标记方式。
而在江户时代虽然走婚制已经被废止,但是人们依然习惯于用染牙的方式来区分已婚和未婚女性,此时的标记时间也从初潮改到了出嫁。
还有说法是染黑齿不分男女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蛀。
据说怀孕之时,胎儿会吸收母体钙质,影响母亲的牙齿。
所以日本女性在结婚之后,便要把牙齿染黑,以防在怀孕之时,影响牙齿的健康。
所以,在江户时代,可以通过牙齿来辨别女性是否已婚。
从很早之前开始人们便发明了一系列养护牙齿的方法、而对于健康牙齿的标准,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统一的,那便是以拥有一口洁白的牙齿为最佳。
不过在亚洲的部分国家和民族则有一种独特的习俗,他们会在成年之后将自己的牙齿染黑,这很有可能起源于一种古老的防龋手段。
而在这些国家中,日本崇尚黑牙的历史可谓悠久,从公元四五世纪开始,日本贵族女性便已经有染牙的习惯了,这一行为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才被彻底禁止,不过日本的一些地方直到二十世纪初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
第二件事是剃眉毛。
牙齿染黑且剃光眉毛的,必为有了孩子的女性。
这一妆容的流行开始于日本平安时代,那个时代有一定身份的家族,官员,无论男女都会有这种装扮。
眉毛剃光,并且会在脑门上用墨画两点,称为殿上眉。
剃眉毛这一做法起源于我国古代唐朝,唐朝的女性修上挑眉,显得更加大气,而传到日本,修眉变成了剃眉,慢慢的剃眉毛成了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这一过程也算是文化的演变。
我们知道人们一般对于这种与自然状态相去甚远的事物,都会有抵触的情绪,那么染黑牙齿为何在日本流行了千年呢?
这在当时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一、日本的染牙历史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其实都存在着将牙齿染黑的习俗,其中尤其以东南亚国家最为常见,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傣族、布朗族、基诺族、佤族、哈尼族、阿昌族、德昂族亦有此习俗。
他们进行这种处理的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龋齿,后来这逐渐演变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而日本的染牙习俗根据史料记载是从朝鲜半岛传入的,其也有可能受到了南方岛国的影响。
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只有少量有猎奇心理的人会去尝试这种行为,不过到了七世纪初圣德太子摄政时期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
不过在当时的日本只有女性会染黑自己的牙齿,她们一般会在出嫁前或者生孩子后进行这一仪式,但是由于制作染牙的汁液费时费力,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因此这一风俗只在贵族阶级中流行。
到了镰仓时代,日本的社会阶层出现了转变,之前在贵族家中担任侍从的武士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
这时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地位提升还很不自信,出现在一些行为方式上存在刻意模仿之前贵族的现象(类似于暴发户的行为),因此他们也开始像贵族女眷一样崇尚染黑牙齿,之后这一做法在男子中也逐渐传播开来。
明代学者李言恭在其《日本考》中关于当时贵族间的染牙风尚做出了如下描述:其土官本身宗族子侄并领袖头目,皆以锈铁水浸乌倍子末,悉染黑牙。
到了战国时代末期,武士们已经拥有了稳固的社会地位,他们开始逐渐放弃染牙的做法,不过那些贵族青年依然保留了这一习惯。
到了江户时期日本的政治环境变得安定,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部分平民出身的女性也开始染牙,并很快使其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习俗。
在这段时间里幕府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一习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直到明治维新开始之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政府认为染牙这一习俗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