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怎么办?

2023-01-27
83 阅读

餐后低血压的治疗以饮食调节、适度运动为主,如果是由于药物影响导致的低血压,则要及时地停用药物。

餐后低血压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多见于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等。

目前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减退、胃排空加速等有关。

患者可以从改善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做起,比如说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能够起到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血压的作用。

同时,注意少食多餐,这样机体的血液就不会长时间集中在消化系统,也可以在程度上起到增加血液循环中血容量的作用。

患者平时还可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同样有助于改善餐后低血压的症状。

另外,如果是服用降压药导致的这种症状。

引起餐后低血压的原因包括:药物、疾病、器官老化的影响。

1、药物影响:饭前服用降压药,饭后药物开始起效时,会导致餐后血压下降。

2、疾病影响:如心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会影响正常的心脏功能。

饭后,人体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其器官的血容量会减少,进而影响心脏的生理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餐后低血压症状。

3、器官老化:多见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随着器官老化而逐渐下降。

血压调节能力差也可能导致餐后低血压症状。

进食时,适当增加蛋白质食物和蔬菜的摄入。

同时,要少食多餐,适当减少进餐总量,在两餐之间补充一些食物。

饭后休息,休息后可以适当散步,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维持正常血压,但要避免过度运动。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