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遗产不想成为和配偶的共同财产,应该怎么办?
2022-08-13
2 阅读
您好!如果父母健在、想在百年后把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女个人,只能通过遗嘱的方式。
如果父母已经过世,他们的生前个人合法财产发生法定继承,则只能靠夫妻之间协商。
按照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中的有关规定:子女的配偶(除非代替去世子女为公婆或岳父母尽到主要赡养义务),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
也就是说,在法定继承情况下,子女的配偶没有继承权。
但是,子女继承父母的遗产,在法定继承情况下将作为子女夫妻共同财产(详见第一千零六十三条),除非父母生前通过遗嘱指定由子女个人继承。
在第一千零六十五条中规定,夫妻之间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财产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所以,如果想让父母的遗产成为子女个人财产,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父母生前订立遗嘱,写明只给孩子个人。
未来发生继承时,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将按照遗嘱继承执行。
例如(父母为遗嘱人):在本人过世后,以下财产全部由xx(本人子女,身份证号码xx)个人继承,不作为其夫妻共同财产。
一种是夫妻之间签订协议。
如果父母已经过世,他们的财产发生了法定继承,这种情况下,父母的遗产成为子女夫妻共同财产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唯一的方式就是夫妻之间协商,如果配偶同意该笔财产作为子女个人财产,双方通过书面协议(婚内财产协议)的方式约定清楚。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