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王朝末年,为何明末军阀割据没那么严重?

2023-01-31
10 阅读

这个问题不错。

明末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军阀割据大致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明末缺乏军阀发育的土壤,以至于军阀化比较迟缓,形成军阀的底蕴确实差。

第二、清军来势汹汹,明代各地镇将还没正式在某个地盘上扎根,就被清军团灭,也缺乏变成军阀的时间。

下面就这两点展开论述:‬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对武将权力限制极其严格,军阀化速度相对迟缓。

众所周知,军阀的形成是需要时间来发酵的,某位军将要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完全掌握当地的人事权、财权、行政权是要长时间消化的,消灭地方上中央影响力的存在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地盘。

就比如说,唐代的魏博镇也是田承嗣数年经营才站稳脚跟的。

而军将之所以能攫取当地的各种权力最后形成地方军阀,是以中央政府乏力为前提的。

典型如唐朝,由于在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威权堕地,才有了藩镇割据的土壤,在中央政府长时间无法恢复权威的情况下,各镇将领豪强通过初期发育,互相吞噬,以至于强藩猛镇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最后打出了几个非常牛的军阀,如唐末经过100多年的酝酿,整出了个五代十国,感觉和养蛊一样。

但是明朝的情况不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分权体制非常已经非常完善了,以文制武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所谓“分布调度,理饷程功,总督事也;缮边防,固城守,实行伍,辑士民,巡抚事也;明间谍,谨烽堠,精教练,严约束,勒部曲,审机宜,料敌制胜,总兵事也;慎出纳,给饷以时,户部分司事也”。

《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总督主征集官兵,指受方略;巡抚主督理军务,措置粮饷;总兵主设法教练,身亲战阵。

至于有司,责在保安地方,固守城隍。

在这种体制下,方面统帅,即全军总指挥是做为文官的总督、处置粮饷的是做为文官的巡抚、军饷来源于中央,最高武官总兵只是一个负责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根本没有调兵遣将、统筹全局的职能,别说与当地财权、人事权沾边,就连在兵权上都被拆的相当零碎,不少地区的总兵自己也是空降的流官,根本就没有做到兵归将有这个当军阀的最基本条件,这个体制本来就是惩唐朝藩镇割据而设的,绝对不允许有唐末节度使这么牛的存在。

这个体制维持了有明一代200多年稳定,长时间遏制了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军将暴走局面,哪怕是在崇祯十六年,就是明朝灭亡的前一年,明廷还有拿出10多万军队与李自成会战的能力,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算是历代王朝之最了。

直到北京被攻破,明代中央政府覆灭,进入南明,军阀化才全面抬头。

清廷:明朝这个制度特别好,谁用谁知道。

‬清军入关后,由于军事实力过于强势,南明时期各种军阀化的武将由于实力太过垃圾,几乎被迅速消灭,还没发育完成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根本原因。

在明廷覆灭后,南方各个势力拥戴明朝宗室纷纷成立互不统属的若干政权,这也是后世所谓的南明,在这一时期军阀势力是遍地开花的,因为这些小朝廷早就失去了压制武将的实力,甚至弘光朝廷还议设四镇来屏藩南京,对抗清朝,在万般无奈之下还助推了军阀化一把,史可法的《议设四镇疏》里已经很明确了。

文如下,弘光朝廷给了四镇如下权力。

《明季南略·卷一》:一切军民皆听统辖,州县有司皆听节制,营卫原存旧兵,皆听归并整理,所辖各将,听督师荐举提用。

荒芜田土,皆听开垦。

山泽有利,皆听开采。

仍许各于境内招商收税,以供军前买马置器之用。

每镇额兵三万人,岁供本色米二十万,折色银四十万,悉听各属自行征取。

所取中原城池,即归统辖。

就问这难道不是鼓励军阀化么?

正如当时的前商丘令所言史可法是“仿唐宋节度招讨之制”来设立四镇的。

唐朝所谓节度使是啥德行,想必大家都懂吧?

如果没有外力来干涉,四镇加左良玉部一定跨入军阀的行列。

但是,好死不死,清军来了。

此时的清廷实力更为强大,既有原来满、蒙、汉八旗军和外藩蒙古的老家底,全部占领关外、华北、山西等地后,还吸收了明朝在辽东和北方的边军。

顺治二年三月,多铎率军5万左右南下讨伐弘光政权,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四镇迅速土崩瓦解。

五月,弘光政权覆灭,清廷收编四镇降兵238000多人,左梦庚部投降阿济格也被清廷收编。

至此,埋葬了四镇和左良玉部割据一方的企图。

后清廷进军湖南,湖南的何腾蛟让当地的大小军阀势力组成十三镇,也毫无意外的被清廷迅速打崩,像其中一个实力颇强的军阀刘承胤简直就是来搞笑的。

具体过程如下:清军来前,先吹一波:“我兵多,他(清军)决不敢该。

”然后,清军:“爷来了。

”结果:“承胤与部下密议投降”,还想捉住永历帝当投名状。

这……”所以,明末那些军阀还没来得及发育成熟,就被清军扫平了,既然扫平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军阀割据了。

我要特别吐槽一下,明末那些个军阀相比于其他时期由于发育不足,和唐末、五代十国那些军阀从军队质量到个人素质完全不能相比。

就比如说唐代魏博镇的田承嗣,他在自己的地盘上“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

人家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有经营能力的。

不仅如此,战斗力还都挺强,像后唐在灭掉后梁之前,李嗣源三千骑兵大破契丹万人。

可以这么说五代十国能够出头的军阀们不是民政能力强大,就是军事能力强悍。

而明末大部分军阀面对清军既没有战斗力,也几乎没有对属地的经营能力,究竟是些啥牛鬼蛇神?

所以,明末之所以军阀化程度低,一是因为受到了制度的长期限制发育不完全,战斗力特别差。

二是因为清军特别强势,在他们成为长期割据的军阀之前,迅速被消灭。

所以,军阀割据才没那么严重。

引用文献:《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季南略》、《明经世文编》、《明史纪事本末》、《鹿樵纪闻》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