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赈灾为什么一般都是熬粥而不是做干饭?

2023-01-31
92 阅读

古代赈灾,为何不像现在捐款捐物?

而是熬粥、和不做干饭呢?

由于古代什么都紧缺,捐款捐物、甚至做一顿干饭来赈灾,都是不可能的。

有一年闹饥荒,和珅受乾隆皇帝指派,令其在皇城门外设赈灾点。

每天要熬上几大锅粥给饥饿的平民吃。

起初,和珅还做得有模有样。

可时间一长,和珅便发现不受饥荒的人也来吃、甚至连有钱人都懒得做饭,一家人邀约着天天来喝粥。

倒是饥肠辘辘的平民靠边站、着急得干瞪眼。

和珅见此情景,便采取手段来治一治这群既有钱、又想喝便宜粥的人。

接下来,和珅令熬粥的伙夫在每锅粥里掺上石沙子。

当这群吝啬鬼看见粥里有沙石,便吃不下了。

而此时,真正需要喝粥的平民却一窝蜂拥向锅边,舀上了唾涎三尺的粥。

那么,这些饥饿的人难道不怕脏吗?

不担心会把石沙吞进肚里吗?

依我说,人都饿到了这种地步,肯定不怕脏了,因为饥不择食嘛!不怕脏也就算了,难道不担心石沙被吞进肚里会生病吗?

此时,这群饥饿的人连命都难以保住,哪还管得了这些石沙?

其实,和珅弄的这一套,是为了整治那些有钱的吝啬鬼,根本糊弄不了饱受饥荒的平民。

平民去喝粥时,他们并不傻,也不会活生生的把石沙吞进肚子里。

他们从锅里舀了一大钵粥之后,便端到另外一个地方,用干净的布先把粥的汤汁滤在另一个大钵里,余下的米饭和石沙,便找眼儿大小适中的筛子来筛。

当时幸运的是,即便和珅在皇宫里贪得无厌,可他对受饥荒的平民,还是有一丝丝怜悯之心的。

和珅让熬粥的伙夫在粥里丢石沙的时候,强调石沙的个头要比米粒大。

这样一来,饥饿的平民在筛米粒和石沙的过程中,米粒和石沙被筛子眼一分为二,米粒被筛下了,筛子里剩下的全是沙石。

然后,饥饿的平民,又把筛下的米粒放进原先过滤好的粥汁里。

在这番操作下,饥饿的人们又喝上了粥。

至于古代赈灾,为何不做成干饭、让饥饿的人们吃顿饱饭?

在上文我提及过了,就是当时的粮食有限!那时候受饥荒的平民很多,如果做成干饭,每天得需要很多粮食,皇宫或地方官员很难保证做到。

一旦熬粥,半升米就能熬成一大锅。

在古代赈灾时,能让饥饿的平民喝到粥就算不错的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