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多种方言是种怎样的体验?

2023-01-31
22 阅读

方言俚语地方色彩浓厚,可以更准确表达方言范围内的特殊事物。

因此,能用方言与当地人交流当然会有一种亲切感,缩小了距离,消除了隔阂,减少了误会。

我要说的是对于一个事物用不同词汇来表达,具有不同含义。

这就是:我们/咱们/俺们。

先说“俺们”,这是山东方言,现在北方普遍使用。

这个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指的是不包括听者在内的说话人一方的所有人;但是在某些语境里,它又可以包括听者。

再说“咱们”,这是北方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它包括说者与听者双方全体人员。

最后说“我们”,普通话里的“我们”既可以包括听者,又可以排除听者;问题来了:在什么语境里用“咱们(俺们)”,在什么语境里用“我们”?

有一点十分清楚:正式公文尤其外交辞令很少用到“咱们(俺们)”,用“我们”可以准确表达“贵我双方”的主张和立场。

而在普通情况下的日常谈话尤其在拉家常式的聊天里,如果说话者所说的范围包含听者,用“我们”和“咱们(俺们)”会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我的同事王瑞亮老先生总是把“我们”挂在嘴边上!不论说到哪方面的事情,都习惯了“我们”,有次集体出行,他问“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我说“你们不要单独行动!咱们一起出发。

”还有次,他说“昨天下午我们听了谢教授的课,真棒!”我说“不光你们,我也听了,的确不错。

”在这样本来包含对方的话语里,用“我们”不如用“咱们(俺们)”更好些!一是前者容易产生错觉,让听者觉得自己不在其内。

一是即便没有这样的错觉,也会使对方觉得生疏、有距离感。

汉语在情感表达上词语相当丰富、十分讲究。

一个“他”和“怹”字表达了尊重程度,一个“女士”和“先生”表达了女性在某种领域所做贡献的程度,杨绛先生,宋庆龄先生,林巧稚先生……个个都是令人仰视的丰碑!说到方言,长江以北与江南(诚然,这是个模糊地理概念)在第二人称使用上区别明显(我以前讲到过)北方人用“您”表示尊重,个别场合带有讥讽色彩。

南方人很少用“您”,一般都是说“你”。

而“你我他仨”在北京话里,绝对不可用来对长者和尊贵的客人、上司使用!英语里也有忌讳:不能当面直接称呼国王you,而要用yor magesty;背着国王呢?

那就要说his magesty(国王陛下)或者her magesty(女王陛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全称是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简单些也要称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这颇有点像清朝的老百姓说到皇上要拱手高举过头那样。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