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从事文字材料的体制内人员,有什么显著特征?

2023-01-31
6 阅读

写材料太辛苦,要加班熬夜,通宵达旦,抓耳挠腮,一群头发稀疏或者秃顶的人坐在电脑面前烟雾缭绕,你一言我一句,稿来搞去,一稿不行二稿,二稿不行三稿,三稿不行四稿,你稿得不行我再来稿,大家都要来稿一遍。

这就是写材料的人真实场景。

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写材料的人是“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

我担任过乡镇党政办副主任、主任,对此深有感触。

要想写好材料,必须有苦行僧的情怀,能够吃四种苦:一种是劳苦。

以办公室为家,经常加班几点、挑灯夜战、通宵达旦,必须始终保持临战状态。

二种是清苦。

写材料的部门大多都是清水衙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加班的时候经常不是吃方便面,就是吃盒饭。

三种是孤苦。

要坐得住冷板凳、吃得起清贫苦、下得起苦功夫,要屏蔽和过滤掉浮躁和困惑。

四种是心苦。

长年累月加班,看望不了老人,照顾不了家人,陪伴不了小孩,欠了很多亲情账、感情账。

我在乡镇工作时,认识一个在隔壁镇工作的哥们。

他也是写材料的,腰椎间盘突出,心脏也有问题,在医院住院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领导为他调整了岗位。

我这哥们原来是乡镇党政办的副主任,说是副主任,其实就是副股级的科员,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领导。

在乡镇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工作繁忙、条件艰苦、责任重大、提拔缓慢是乡镇工作的四大特点。

特别是在哥们所在的党政办,材料稿来稿去、工作没日没夜、周末加班加点、会议没完没了,“五加二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是常态,哥们老家在县城,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两个月都回不了家。

2011年初,哥们33岁了,还是党政办副主任,本来有机会参加乡镇换届选举提拔为副镇长,但是被县直单位某选调生(驻村队员)以“五类人员”身份捷足先登。

哥们提拔副科的级梦想失败,郁闷了好一阵子,心想在乡镇既辛苦,又提拔不了,还回不了家照看不了妻儿子女,还不如想方设法离开乡镇回到县城。

2012年初,县府办在全县选调3名综合素质好、材料功底扎实的科员,哥们这次凭借过硬的文字材料功底终于如愿以偿。

哥们被分配到县府办综合三科担任副科长(还是副股级),还是负责文字材料撰写,只是要求更高了,标准更严了,时间更紧了,任务更重了,节奏更快了。

一开始一年还有新鲜感,哥们还能勉勉强强应付,过了一年后,哥们觉得调动到县府办虽然每周能回家看望妻儿子女,但是县府办标准要求更高,机关协调性更难,条条框框更多,加之自己不善于协调,很多工作运作起来极不顺畅。

就这样,哥们在县府办浑浑噩噩呆了5年,职务上虽然提拔到了科长,但是年龄已经到了39岁。

众所周知,在县府办这样的核心机构,39岁还是正股级,绝对算是提拔晋升较慢的,或者说已经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经过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加班,哥们身心极度疲惫,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2018年底,哥们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了半个月,2019年5月份,体检查出心脏问题,又住院3个月。

出院后,哥们找到县府办主任,说自己身体确实不行了,想调整岗位,即使调整到事业单位也行,能够养好身体即可。

县府办主任答应为他调整岗位,要求他安心把病养好。

2019年10月份,县府办主任有三个岗位征求哥们意见,一个岗位是县医院副书记,属于事业编副科级;另一岗位是县史志办副主任,也是属于事业编副科级;再一个是就是去乡镇干副镇长,属于行政编副科级。

哥们从乡镇调到县城来,深知乡镇的艰苦繁忙,加之自身身体不再适合高强度工作,最先否定了去乡镇担任副镇长,最终决定选择县医院副书记。

虽然是事业编,但至少也算是副科级领导。

以上就是我一个哥们的真实案例。

他宁可不要公务员,也要选择到事业单位,主要原因就是看透了、看淡了,主要目的就是修养好身体。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