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休十多年的老院长,为什么总是吩咐儿女,他病重时不准抢救?

2022-08-13
5 阅读

一个退休十多年的老院长,为什么总是吩咐儿女,他病重时不准抢救?

实际上这种做法,说明他很清楚在病危的时候所谓抢救,一是没多大意义,二是非常痛苦,三是不必要的花费,四是没有尊严。

以下分别叙述。

1、没多大意义。

病重的时候,绝大多数是病入膏肓,可以说绝大部分器官都处于衰竭状态,做一些抢救的动作,最多是短时间延长一下呼吸心跳,甚至有些已经脑死亡了,仅仅是用呼吸机维持一下呼吸,对于病人来说,确实不可能起死回生。

2、非常痛苦。

抢救的时候常做的两个动作就是气管切开,植入呼吸机管道,这种情况就是把喉部切开一个洞,把呼吸机管道插进去,气管切开以后,无法自主呼吸,也无法进行语言表达,不用说这种做法非常痛苦。

另一个就是人工除颤,实际就是用高频高压(几千伏)电流刺激心脏部位,这种动作也是非常难受的,经常看到人工除颤的时候,病人都在病床上剧烈抖动。

另外,有的抢救需要人工按压,媒体经常报道因为急救病人将多根肋骨按断,不用说这种抢救也是非常痛苦的。

3、不必要的花费。

众所周知,进了ICU,各种花费项目多、数额大,而且多数不在医保范围,保守估计,在ICU一天要花费一到两万的开支,如果用人工肺一类的设备,一天的费用要七八万元,既然人已经病危,可以推断治好的希望非常渺茫,这种巨额花费支持的短时间低质量生命维持,值得商榷。

4、没有尊严。

在最后的抢救阶段,可以说人就是一堆器官在被抢救人员摆布,全身插满管子,用各种器械来回折腾,大小便往往都失去控制,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小结:所以说,这个老院长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经过医生评估,抢救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还是尊重病人本人意愿为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