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情,怎么看?怎么办?
从Covid-19到阿尔法、德尔塔,再到奥米克戎,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且毒性越来越低。
中国也从防疫的优等生变成世界上唯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的国家。
病毒特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防疫政策的方向理应随之调整,近期疫情防控20条措施就给出了积极的信号,将新奥米克戎病毒从甲类传染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只是时间问题,过往防疫措施的经济成本和民生成本已不堪重负,虽然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会导致感染人数上升,但我们已无从选择且退无可退。
既然方向已经确定,防疫措施应该怎么调整呢?
大规模核酸检测和方仓医院建设是前一阶段疫情防控的主要手段,目的是将感染者和密接者放到方仓医院隔离,这种做法继续放在奥米克戎病毒流行的疫情阶段,显得就不合时宜,成本既高效果也不理想,对奥米克戎病毒采取围追阻截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因为它只是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和幼儿构成威胁,而对其他人群来说,这种低毒性的病毒就是天然疫苗,它具有现有疫苗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刺激粘膜抗疫反应。
有研究证明美国有94%的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97.8%的美国人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
既然通过群体免疫能够结束疫情流行,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呢?
要实现群体免疫,必然要经历一次疫情爆发高峰,目前我们并未为疫情爆发潮做好准备,有34%的80岁老年人未施打过疫苗,许多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未施打过加强针,而且国产疫苗的保护率偏低,治疗新冠的有效药物也相当短缺,一旦全面放开疫情管控,必然招致较高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医疗资源也会出现挤兑。
现在每万人重症病床数不到4张,三四线以下城市每4000人才拥有一名医生。
因此,现在的要做的就是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落实好20条防疫措施,尽量延迟感染潮的到来,争分夺秒地将投入核酸检测和方仓建设的巨量资金,转用于采购有效疫苗和抗新冠药以及增加重症病床,抓紧时间给老年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病的人施打有效疫苗,让他们利用抗原检测试剂自测,发现感染尽快服药,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而不是大规模的核酸和方仓隔离。
这样才能安全渡过感染高峰,从而实现群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