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张鲁(五斗米教)的国家是中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吗?
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张郃虽然被张飞击败,弃战马攀山而逃,但还是补位了升迁为征东将军张辽的原来官职荡寇将军,在张郃退走后,刘备也开始与曹魏争夺汉中。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对张鲁不会陌生,但尽管《三国演义》写了左慈、于吉等方术异士,却独独少了地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人,那便是张鲁。
张鲁将汉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夷便乐之”。
民众认同度高,张天师在当地很有威望,五斗米教发展也是越来越快。
可是三国乱世,弱肉强食。
汉中地势虽然险要,但毕竟只是弹丸之地。
刘璋引狼入室,将刘备请进了益州。
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率领大军征讨汉中。
张鲁不愿意看到治下百姓受苦,投降了曹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就灭亡了。
张鲁在汉中深受爱戴,曹操感觉很不放心,把张鲁等五斗米教高层都迁到了洛阳。
从此,五斗米教在政府的高层慢慢流传起来,影响越来越大。
五斗米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宗教。
拂去尘埃,掀开历史的面纱,我们应该缅怀道教发场光大的关键人物,第三代天师--张鲁。
在方术界,张鲁的出身可谓十分优越,他的祖父是天师道第三代天师张陵。
“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张鲁在方术上也是造诣非浅,四方游学学得不少本领,在乱世之中,百姓民不聊生,汉末瘟疫又十分盛行,在此时一个会治病的方术之士自然容易受到老百姓的爱戴,成为一方宗教领袖,从而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即“五斗米道”。
张鲁军存在结构化的组织体系和统一的领导,“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
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
”可见,张鲁军是存在中层干部的,这些干部形成了张鲁军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张鲁自号“师君”,便是其领袖,这是存在上下级关系的结构化农民军。
换句话说,张鲁军在成立之初,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方有着统一领导的军事势力。
“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更说明了张鲁军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已经到了有司法体系的程度,如此完善的管理体系,又有着结构化的领导机构,所以说张鲁远胜黄巾军张角三兄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首个“政教合一”式军阀。
由于张鲁手里有兵有信众,又建立起了一支有效的结构化官僚体系,同时受到了益州牧刘焉的支持,得以取得汉中这一地盘。
朝延遂“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但张鲁的势力还是太小了,仅有汉中一郡之地,不过,在东汉末年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张鲁作为军阀中极其弱小的一环,一直存在了三十年,且得善终,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
“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
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
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
遽称王号,必为祸先。
’鲁从之。
”此处张鲁的政治智慧显然比得印之后企图称帝的袁术要更高,张鲁在割据汉中之后认为,不为天下先是正确的提议,如果占据汉中对汉称臣自然享有太平富贵,如果自称为王,汉代建立王国之后与汉帝国便是属国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是要自建社稷的,这显然会成为众多实力强劲军阀的借口而来攻打,自身将陷入危险之中。
而此时,张鲁是实际上的汉中王,与中央是实际上的宗藩关系,张鲁要这个实惠,不要会招汉来凶祸的虚名。
张鲁的另一智慧还表现在对曹操的投降上。
“鲁自在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
”张鲁面对曹操强大的进攻,并没有负隅顽抗,而是十分识时务的选择了投降,并不是所有的投降都是智慧的,但在政治上张鲁的投降使其成为了汉王朝的同盟者,因为张鲁降的不是其他那个军阀,而是汉朝的丞相曹操,是降汉。
弱小的汉中在军阀混战中早晚都会面临被吞并的危险,主动投降汉朝丞相,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好名声。
总而言之,古来成为军阀叱咤者甚多,但懂得适时归隐的人却很少,张鲁能做到这一点而得以安享晚年,似乎与《老子》之教诲不无关联,是个通透之人。
在刘备打算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候,之前割据汉中的人是张鲁,至于张鲁如何占据汉中,小百科在煮酒论三国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在叙述,不过当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本打算投降曹操。
但其弟弟张卫与手下阎圃都建议张鲁,现在去投降曹操是因为被迫选择的,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先到朴胡去抵抗,然后再向他献礼称臣,这样才会得到曹操的重用。
”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
张鲁据传是西汉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道教祖张道陵之孙,张鲁与益州刘璋决裂之后,正式割据于汉中,张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其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
,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
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五斗米道凭借张鲁在汉中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加上上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这样在汉中割据二十多年的张鲁,其建立的政教合政权,信徒众多,成为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所以,曹操和刘备都想争取张鲁,当张鲁在逃亡巴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
”张鲁愤怒的说道:“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之后选择投降曹操,那么,张鲁和刘备有什么过节吗?
导致张鲁如此不齿刘备的所作所为?
如果非要说二个人有矛盾的话,那么或许就是刘备对张鲁评价导致的,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候,把能割据一方能叫上名字的人都说了一遍,但唯独对于割据汉中的张鲁评价为“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但我想或许这并不算张鲁选择曹操放弃刘备的原因,因为曹操对于张鲁的评价也不高。
其实如果明白张鲁要了解张鲁五斗米道发源地,或许就能明白张鲁为何这样选择,五斗米道是作为道教的早期的一派,是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之前的在四川广泛传播,之后刘璋的父亲刘焉借助张鲁的宗教势力,张鲁借助刘焉的政治势力互相发展,并且也由四川到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推动五斗米道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宗教的最高领导,自然希望教派继续传播发展,五斗米道起源与四川,占据川地的刘备与割据北方的曹操,那一个能利于教派传继续发展壮大不言而喻,并且这时候汉中的张鲁的实力,对于曹操来说或许不算强大,但对于地盘与人口并不多的刘备,难免就会受到刘备的猜疑,不要说五斗米教的传播,就是张鲁以后的下场也不好说也了!张鲁之所以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其实说给曹操听的,让曹操知道,他是真心投降曹操的,并没有首鼠两端,以取得曹操更大的信任,也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曹操对张鲁的深加赞许,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
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邺城。
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等人为列侯。
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
因此五斗米道没有因张鲁失势而中掇,并且随着张鲁东迁,五斗米道也有原来的在广大下层民众传播,到魏晋以后,得到了上层豪门士族的崇奉,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教徒,而且由于太平道的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播,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道教正统。
后世论及道教的创立,一般都认为是从张道陵开始,但张鲁在其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祖天师张道陵的直系继承人,都被称为“张天师”。
张鲁是祖天师张道陵的孙子,正是第三代张天师。
五斗米教能够发扬光大,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宗教,张鲁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功莫大焉。
祖天师张道陵在蜀中传道70年,飞升之后将天师之位传给儿子“嗣师”张衡,张衡传位给儿子张鲁。
但张鲁接位之时,只有个空名号,此时的五斗米教控制在张修之手。
张修何许人也?
此人虽姓张,却与张天师家族没有丁点血缘上的瓜葛。
当时的川西还有很浓的巫觋之风,张修似乎是当地的一个大巫师。
祖天师在川西创教传道,与当地原始信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传说祖天师降伏八部鬼帅,将恶鬼封印于幽冥之下,在青城山建立与鬼道的誓约,这些应该是五斗米教与当地信仰冲突的直观反映。
所谓八部鬼帅,即是当地巫师的首领。
祖天师凭借高超的法力和高尚的道德,收伏感化了他们,使之改信五斗米教。
逐渐的,这些大巫师成为教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后汉书》记载,在张角率太平道教徒发动黄巾起义时,张修也率五斗米教起义响应。
正史里骂张修为“妖巫”,证明他的巫师身份。
看来张修的野心甚大,因此架空张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修领着五斗米教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作为教主的张鲁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黄巾起义很快失败,张修惶惶不可终日。
他知道,仅凭手上的这点力量,完全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
在那一个瞬间,也许五斗米教的命运和太平道一样,将一同混进历史的尘埃,和光同尘。
幸好天佑道教,这时来到四川当长官的是刘焉--一个有才能但充满割据想法的汉室宗亲。
张修需要得到刘焉庇护,刘焉也需要利用五斗米教的力量。
双方一拍即合,五斗米教被刘焉收编。
这时,张鲁的处境也大为好转。
因为张鲁的母亲,大概经过祖天师的教导,修炼了道家养生之术,虽然已是中老年的年纪,看上去却和少女没有分别。
刘焉非常羡慕,因此和张鲁的母亲过从甚密,向老夫人学习长生久视之法。
为了扩大地盘,刘焉派张鲁、张修进攻汉中。
张鲁趁着这次机会,袭杀了张修,完全掌握五斗米教。
占领汉中之后不久,刘焉去逝。
接任者刘璋暗弱,又一直对张鲁有意见。
张鲁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依托汉中这块地盘奋起反抗。
留在成都的母亲、弟弟等人,都被刘璋所杀。
刘璋更是派人进攻张鲁,五斗米教教众同心协力,大败刘璋军队。
从此刘璋不敢轻易进攻汉中。
张鲁统治汉中近三十年。
采用政教合一的模式,以五斗米教来教化民众。
张鲁还特意著作了一本书:《老子想尔注》,其中的修道要求,成为民众行事准则。
张鲁号称“师君”。
来学道的人,开始叫“鬼卒”。
等到入门精通之后,便可称为“祭酒”。
汉中没有政府官员,都是通过祭酒带领教众,实施无为而治。
便是在路边义舍,放置米肉,随行路人量腹食用。
治病更有意思,小病是通过自己将过去所犯的过错写下来,以减轻心理负担,冀求痊愈;如果不能治愈,便要通过“三官手书”了,即通过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意;如果还不行,那得通过符箓,请神将下界来杀去体内三尸之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