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内衣的称呼是如何演变的?
一看这题目,我第一反应就是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穿着肚兜的和珅。
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男人穿肚兜。
王刚老师的这一造型,让我以为这纯粹是为了剧情需要,才做的牺牲。
毕竟,我上一次看到的,还是这位爷。
后来,《武林外传》里燕小六的这个造型,才让我怀疑,这肚兜,是不是男女通用呀?
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内衣,还是以女性为主。
一、内衣的起源内衣对女性来说,冬天穿它冷,夏天穿它热,不穿吧,还挺尴尬。
就这么巴掌大一块面料,发展史却有上千年,还是咱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想想还是得且穿且珍惜。
不要小瞧这一块布,它的起源足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
相传,女娲造人之后,发现这些人也太不知羞耻了,整天光个腚满山跑。
因此女娲随手摘了一把树叶,然后吹一口仙气就将树叶变成了肚兜,用来给人们遮羞。
当然,这是神话,人类对服饰的需求最一开始来源于对人体器官的保护。
最早用来遮蔽身体的物件被称为\"带\"——两片动物的皮毛分别遮蔽前体和后体。
这是用于对腹部和生殖系统的保护。
在这之后,随着各种工具的产生,人们用骨针将这两片缝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最早的\"裳\"。
二、初具雏形黄帝的元妃嫘祖学会养蚕,并发明了蚕桑丝绸,因为这种衣料跟麻料不同,它更亲肤,穿在里面更舒服。
所以开始叫内衣。
按史料的记载来看,肚兜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了。
东周时期的内衣被称为\"衵\"。
《说文解字》道:\"衵,近身衣也。
\"左传》中记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
衵\"在现代字典中的解释只有一个:贴身的内衣。
专家的研究,这里面的“衵服”所指的正是肚兜。
三、各个朝代不同的称呼1、在秦汉之前,内衣被称为“亵衣”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贴身的衣物还是略带有隐晦之意。
在《礼记》里也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在陈列小殓需要用到的衣物时,他们把内衣(原文称为“亵衣”)也给陈列出来了。
这时候他的从祖叔母敬姜看到了,就对季康子说:“妇人没有打扮都不敢见公公婆婆,更何况等下会有四方宾客到来,你们怎么把这内衣也摆放在这里呢?
”2、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内衣叫“帕腹”形制也非常简单,就是一条长布帕,用其将身体缠紧,因为帕腹上有时候会坠一带子,用于固定在腹部,所以又叫“抱腹”。
这种造型和我们现在炒菜时候系的“围裙”有点相似,不过围裙是由脖子一直围到膝盖位置,而抱腹只是由胸前围到腰间。
所谓抱腹,主要是来束缚肚子的,腹部束得很紧,不管是不是有意,可以让赘肉隐藏其中。
可见,女人爱美是天生的,不管是在哪个朝代。
3、魏晋时期——两当。
魏晋时期的内衣相比于秦汉时期又有了进步和改善,魏晋时期的内衣是由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传入中原的,后被汉族女性接受。
魏晋时期的内衣称为:两当,两当它与抱腹和心衣的区别就是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手感厚实,色彩多样。
4、唐朝时期据史料追溯,专门为护住女性胸部而设计的亵衣最早很有可能形成于唐代,名为诃子。
它与时俱进,更加精美,也更博眼球。
主要的特点是开放、新潮,以袒胸露背为目的,以无带的内衣为主流,俗称“诃子”。
关于“诃子”,历史上也一直都存有争议,大致分为两派观点:一是等同于后世的抹胸,传为杨贵妃所创。
年间,时兴\"半露胸式裙装\",直说了就是内衣暴露穿,不博眼球死不休。
“抹胸”一词正式出现于南唐后主李煜《谢新恩》:“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从字面上看,“抹胸”即为女性胸部而所制的一种亵衣。
第二种为诃子裙,为束胸、曳地大幅长裙,裙腰束得极高,且有裙腰上露半胸的。
这种束在胸际间的贴身裙是唐代女性服饰的一大特色,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抹胸裙”了,其领口之低、胸部之袒露,为前朝历代所未及。
就像唐朝画家“周昉”在《簪花仕女图》所描述的,唐朝贵族女子的穿衣特点往往都是“齐胸襦裙”搭配丝质的“大袖衫”,轻薄剔透。
为了尽可能的搭配这种服饰风格,也是为了体现唐朝女子对美的追求,唐朝贵族女子往往会用一种名为“织成”的十分昂贵的丝织物来制作内衣。
这种亵衣的特点是具备着一定的弹性,而且手感厚实,所以也基本不用担心出现滑脱的尴尬情况。
再加上唐朝女子还会用两根系带在胸下扎束,更进一步的预防出现滑脱的尴尬情况。
那么大家再想想,袔子胸下的系带以及“织成”的弹性,是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钢圈”和“衬垫”的塑身效果?
5、宋代的“抹胸”。
宋朝时期被称为“抹胸”,这是从唐朝的“无绳内衣”又恢复到了“有绳”。
宋朝的\"抹胸\"不同于唐代的\"诃子\"。
朱理学盛行,其宗旨是压制妇女,不让她们抛头露面。
所以那时候的女子最封建,内衣也更保守。
所以宋代的内衣覆盖面积比\"诃子\"大,穿上身既可以遮胸又可以盖住肚子,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6、明清时期的内衣也变化比较大宋元明三朝内衣大体形式是一样的,只不过宋朝的是把整个腹部肚子都盖住了,元朝的是遮前露背的,花纹很精美。
而明朝的就有点像现在的背心了,做得极致塑腰,是现在女孩子们的那种追求。
明时称为“主腰”,我们从造型可以看到,这款内衣是前身全遮挡,背部半露,也就是以腰部全包裹的形式,所以名字也非常形象;所谓时尚是一个轮回,\"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
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
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
清朝的内衣名字我们就很熟悉了,叫“肚兜”,现在还有些家长会买小肚兜给小孩穿,主要是可以遮住肚脐不会着凉。
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长至小腹。
大家最熟悉的古代内衣“肚兜”其实出现在清朝,前面是一块菱形布片,后背袒露,上下有两对带子,材质各不相同,有布条,也有金属,上面一对套在颈部,下面一对则束在后背,穿起了亦是尽显东方女人的婀娜娇媚。
肚兜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带多用红色丝绢,上面还有精致的刺绣。
童子穿的多绣老虎、蝎、壁虎,据说这些图案可以避灾祸;女子穿的通常会绣百蝶穿花、鸳鸯戏莲、莲生贵子等,寓意深闺女子对爱情、婚姻的美好向往;老人的肚兜通常为双层,除了纳有絮绵之外,还会放入药物来治疗疾病等。
最有趣的是,清朝的肚兜不再是女人的专利,可以说是全民内衣,不仅女人和小孩可以穿,男人也是穿肚兜的,而且都以喜庆的大红色居多,红红火火。
到了近代,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内衣开始西化,向西方靠拢。
随着人们的观念日益更新,男女地位渐渐平等,女性走出闺房走向社会,更多地参加工作,更为方便美观的胸罩、文胸开始风靡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