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不识字的人家怎么传承姓氏及族谱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族谱。
族谱和家谱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记载家族人员辈分,一代一代排列下来,便于分辩,避免乱伦。
族谱是家谱的延续,家谱的最高辈份是从爷爷辈开始记载的。
爷爷的后代人丁兴旺,延续下来,就形成了族谱。
族谱形成以后,本家族后代的名字,就有了辈字。
辈字的意思就是、同辈人的名字有一个字是相同的,这样,辈分就很清晰,族外人氏也好分辩了。
我们老家有一个村庄叫登场堡,登场是一个人的乳名。
传说登场的父亲是个私塾先生,为人善良谦和,儒雅持重。
后来,登场的父亲专门为穷人的孩子教书,不收学费,就为传播文化。
登场长大以后,继续教书育人,他养育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
五男二女,称七子团圆,是很有讲究的。
据说是上天赐予的子女吉祥结构。
登场的后代人丁兴旺,子嗣无穷,整个村子都是宋氏人丁,其它姓氏寥寥无几。
后代立登场为宗,并把村名改为登场堡,作为对祖宗的纪念。
这个村里的宋氏家庭,他们的名字在70年代,最高辈分是仓字辈,下辈是熙字辈,再下辈是英字辈。
比如:宋仓x,宋熙X,宋英x,这就是祖孙三代。
每一辈第一个出生的男丁,便是此辈的尊长。
有族谱就有族规,宋氏家族的族规就是:男盗女娼,欺压良善,诬人名誉霸人田,这些罪状,就会被逐出族外,劝其剃度。
回到题主的提问,不识字的人家怎么传承姓氏族谱?
无论在什么年代,不识字的人家,也不可能代代不识字。
念书识字,是民众普遍认可的翻身途径,没有哪个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不去读书识字。
另外,不识字的人家,也是贫穷的独门小户,他设立家谱就没什么意义了。
家谱族谱是后代人数很多,在取名字的时候避免错乱无章,在成婚上,避免五符之内通婚。
五符就是五代的意思。
爷爷的孙子再有了孙子,就是五符,这个孙子的孩子就是五符以外的关系了,可以和五符以外的同姓成婚了。
这就是族谱的记载作用。
也就是说,后代子嗣人数稀少,立家谱就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