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小男孩观赏海鸥时,在父母的帮助下抓海鸥强行塞进塑料袋引发热议,如何看待此行为?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从外面玩回来,手里拿了一根针,妈妈看到后也不问针从哪里来的,就说:“我正好需要针缝衣服呢!”。
小男孩看妈妈挺高兴,就经常“拿”东西回家,妈妈也从来不责备他,也不问东西的来路。
随着小男孩长大,“拿”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值钱。
终于有一天,小男孩因为盗窃被抓。
刑场上,小男孩要求跟妈妈再说几句话。
妈妈走过来,他附在妈妈耳边,一口把妈妈的耳朵咬掉,并大声哭喊着:“妈妈,我恨你!你问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偷窃是不对的!”这是小时候妈妈給我们讲的一个故事,讲完她会告诉我们:“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如果当初孩子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时,父母能够及时的、严厉的制止,何至如此结局。
新闻中的孩子也是如此,父母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进行制止,反而惯着孩子的恶习,最终可能如同故事中纵容儿子偷盗的母亲一样,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禽择良木而栖,人择良人而伴。
我很同情这个抓海鸥的小男孩。
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爱人、朋友、工作…,但就是父母没得选。
一个人的成长,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的修养就是最好的家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从小背的三字经就告诉我们,子不教,父之过。
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他仍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单纯的觉得小鸽子很可爱,想将其据为己有。
但作为父母,他们这时候不但没有制止儿子的不良行为,还給孩子帮忙。
可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是非观念,没有道德素质,没有爱心,不懂得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不懂得尊重身边其他人的感受。
不懂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我不知道男孩的父母是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的,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正确的三观,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父母尊重自然,善待他人,孩子就会爱护花草,尊重动物,乐于助人,长大了自然就会变成善良、人品高尚的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孟母没有读过书,也没有啥文化,却懂得教育的真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品质,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懂得生而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