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
2023-02-23
36 阅读
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已。
大众都是非理性的人,对待事物追求的并非真理,而是更多的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实际上仗义与屠狗辈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负心更和读书人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只是不仗义的屠狗辈,世人觉得很正常。
负心的不读书人大家也觉得理所当然。
因此,这两种人并不能成为大众的谈资。
而仗义的屠狗辈,以及负心的读书人,则显得与众不同,而且大多数人都是瞧不起不如自己的,又嫉妒比自己强的。
强调仗义每多屠狗辈,显然是向非土狗的达官显贵找平衡,潜台词别看你有权有势,但是你不仗义,没给我钱。
这显然就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
负心多是读书人也是一样,嫉妒读书人有知识,自己又不爱学习,然后怎么办呢,抓住几个读书的负心人,就给读书人贴上多是负心人的标签。
实际上文盲负心的也不在少数,而且更多的是有贼心没有贼力。
因此,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并非屠狗的都仗义,也并非读书的都负心,而是说这话的人希望籍此找到平衡。
普通大众,只看到了这些特殊情况的幸存者偏差而已。
实际情况则一定是,仗义的往往是达官显贵,因为人家有仗义的资本。
负心的也未必是读书人,读书明理,自然多些敬畏多些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