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臣子高举免死金牌时,皇帝是如何处理的?

2023-02-23
26 阅读

民间故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正式名称是“丹书铁券”,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丹书即用朱砂写字;铁契即用铁制的凭证,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的凭证。

由于是用丹书写在铁板上,故名“丹书铁券”。

这一制度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

原仅作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才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

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可世代相传。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

形制历代不一,后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宽一尺六寸。

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宽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宽一尺二寸五分。

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

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字嵌以金。

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

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

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

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

免死金牌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有出现,这是皇帝给立下显赫功劳的功臣赏赐的一面牌子。

免死金牌的作用非常大,当那些拥有免死金牌的功臣犯了死罪,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能免去一死。

事实上,免死金牌能免去一死的作用只在影视作品,真实历史不一定任何时候都有用,如果皇帝要功臣死,即使功臣有免死金牌也没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在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这种免死金牌没用的故事,故事中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功臣名叫朱亮祖。

朱亮祖属于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人,天生力大如牛,而且勇武过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朱亮祖的家乡经常受到盗贼威胁,他就亲自组织乡里的青壮年来保卫家乡。

在朱亮祖的悉心保卫下,他的家乡在很长时间内都相当平安,后来元朝得知他的事迹,就让他入朝为官,为元朝镇压地方叛乱。

朱亮祖做官期间,为元朝尽心尽力,平定了很多地方叛乱,但因为手段凶残,不留活口,他的名声很差,很多反元义军都很看不起他,包括跟他年龄相仿,且正在起兵反元的朱元璋。

公元1356年,朱亮祖受命镇压朱元璋及其义军,这是两人第一次交手。

朱元璋凭借更高一筹的军事才能,打败并生擒了朱亮祖,当时很多部下都要求处死朱亮祖,但是朱元璋却认为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朱亮祖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应该留为己用。

在朱元璋的感化之下,朱亮祖弃暗投明,舍弃元朝而投靠朱元璋,并答应会辅助朱元璋打天下。

在随后的战斗中,朱亮祖果然没有食言,他每一场战斗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为朱元璋打了很多胜仗,其中最重要的一场就是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历史一场以少胜多的水战,交战双方是朱元璋和陈友谅。

在战斗中,朱元璋出奇制胜,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一举歼灭兵力优势的陈友谅,并且在陈友谅逃窜时将其追杀至死,此战朱亮祖是立下大功的将领之一。

陈友谅死后,他的次子陈理继承陈汉政权的皇帝,但已经不足为患。

公元1364年,朱元璋派朱亮祖对陈汉政权发动决战,朱亮祖不负所托,成功攻陷陈汉政权的国都武汉,灭掉了陈汉政权,成为灭国大功臣。

在随后朱元璋剿灭群雄的过程中,朱亮祖几乎都参与了所有战斗,包括打败张士诚、方国珍等,最终朱元璋在一群文臣武将的辅助下统一中国,把元朝逐出中原,朱亮祖位列大明开国功臣第27位,官至永嘉侯,并得到免死金牌的赏赐。

后来,朱元璋派朱亮祖南下管理两广地区,朱亮祖到广东之后,借着山高皇帝远,开始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完全不守法纪,而且他作为开国功臣,又有免死金牌,更是无所顾忌,欺男霸女、男盗女娼的坏事都做过。

中国历史有相当一部分开国功臣有一个通病,就是自以为劳苦功高就开始目中无人、不守法纪,最后让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朱亮祖就是这样一个开国功臣。

朱亮祖在广东的所作所为令当地番禺县的县官道同不满。

道同是一个蒙古人和汉人的后代,他在元朝末年就担任番禺县的县官,在元朝灭亡之后仍然担任原职,他做官期间以作风清廉、不畏强权闻名。

所以当朱亮祖遇到道同,两人不可避免发生冲突,道同多次跟朱亮祖作对,还说要举报他做所的坏事。

朱亮祖得知后,先下手为强,伪造了一大堆罪证,向朝廷举报道同,结果朱元璋信以为真,下令处死了道同。

但是后来不知为何,朱元璋得知了真相,他才发现杀错人了,该杀的人是朱亮祖,于是立刻下令把朱亮祖召回朝廷受审。

当朱亮祖因为铲除道同而洋洋得意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圣旨让他非常惊慌。

随后,朱亮祖被抓回朝廷,让朱元璋亲自受审,朱元璋列出朱亮祖的一大堆罪证后,当场下令处死朱亮祖。

这时候,朱亮祖突然亮出了朱元璋赏赐给他的免死金牌,声称朱元璋不能杀他,但是朱元璋却说免死金牌也救不了朱亮祖,还是非常坚决地下令处死朱亮祖,并且为道同平反。

消息传出后,朝廷内外,尤其是番禺县人,个个拍手称快。

从朱元璋处死朱亮祖的故事可知,免死金牌说到底也是皇帝赏赐的,皇帝说有用就有用,皇帝说没用就没用,一切解释权都归皇帝所有。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