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学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2-08-14
1 阅读

校园小医学院一般跟附属医院挨在一起,方便附属医院的教授们到校园里上课。

校园一般很小,非常小。

跟综合性大学动辄几千亩的校园比起来,医学院一般是用平方米在度量的。

校园老医学院是讲究底蕴的,不是挖几个专家教授就能成气候的。

一般都发展了几十,甚至上百年。

老气横秋的教授,沧桑的校舍,这才是医学院的样子。

本科五年,硕士研究生3年,正式上班近7年,我已经是一名早已过气的医学生了。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回想自己当年作为医学生时的感受,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想。

最初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当我在国旗下,跟着老师一字一句重复医学生誓言,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碉堡了,觉得自己在做全世界最伟大的事情,幻想自己将来能够成名成家、永载史册!初入新手村医学的主干课程,一开始跟医学没什么关系。

第一学期我在学习《医用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等等通用性学科,后来慢慢加入了《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性》、《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基础医学学科,才慢慢有了点学医的感觉。

然而我幻想中的学医是望闻问切、是拿着听诊器、是拿着手术刀,怎么有点不一样?

上着课,做着实验,我不清楚我现在学习的东西跟我以后成为一名医生有多大关联。

有些老师的课实在太无聊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讲课,学习强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学习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

遇到无聊的课,不想学的课,我们跟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也会跷课,在宿舍睡懒觉、打机、打球。

考试怎么这么多?

医学院的主干课程都是必修课,都是有统一的课表的,考试通常安排在学期末。

这让人很崩溃,每到期末,少则参加10来门考试,多则十几门。

考试考察的都是些死记硬背为主的知识,需要彻底融会贯通的较少——不是说不需要融会贯通,而是读书的程度未到,无法打通任督二脉——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老师会留下“重点”,对着重点背,考个七八十不成问题。

有些老师喜欢重复一些往年的试题,复印店的老板总是能够放出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复习资料出来。

有些老师很有个性,说整本书都是重点。

每每到了考试月,就是最焦虑、最憔悴的日子。

新手村外还有新手村?

慢慢地基础医学都学完了,实验都做过了,开始学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影像诊断学》等等临床专科。

慢慢地也要到医院里见习,由带教老师带着去看看真正的医院、真正的病人。

这个阶段,开始以为自己像是个医生了。

结果面对亲友的咨询,这个症状好像我见过,好像是这个病,又好像不是,好像可以吃这个药,可能要手术……现实一顿打脸,当别人向你寻医问药的时候,才觉悟医学生始终是医学生,还不是医生。

实习终于学完所有课程,准备去医院里实习了,一个个磨刀霍霍向“猪羊”,呃不对,一个个翘首以盼。

去到医院,从帮带教老师买饭、拿快递做起。

慢慢开始贴化验单,写病历。

一开始病历写得一塌糊涂,给带教老师骂得毫无人生尊严。

终于可以上手术了,开心,换好了洗手衣,以为可以动刀子了,在人群的最外围站到腰酸背痛,如果能因为违反无菌原则被骂得狗血淋头,那么恭喜你,你至少上台了。

听说要考研,不考研没得出路,只能去挖煤。

那究竟是实习呢,还是看书呢,还是一边实习一边看书呢?

其实相当部分的人,直接把部分科室的实习跳过了,美其名曰看书!考研!再入新手村部分努力的、幸运的同学,顺利考上研究生。

终于到了自己的选择的,心心念念的专科了。

到科室报到,踌躇满志,结果上班第一天,发现自己还是啥也不会。

但这个阶段不一样了,考研的时候又重新复习了一遍生理生化内外妇儿等等等,当我们的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自己把知识重构一遍,按需索取自己的知识。

这个阶段,我觉得才是真真正正的开始有个小医生的样子。

然而这个时候,你已经二十好几了,靠卑微的研究生补助过日子。

你的同学,学计算机的、学金融的已经上班好几年了。

速度快的同学已经买了车,买了房,迎娶了白富美,老婆孩子热炕头。

心里面羡慕啊!如果没有规培,你在一个专科规规矩矩呆两三年,等毕业的时候你已经基本可以独当一面了,流畅地自己收病人、开医嘱、做医疗决策,手术台上也可以当称职的一助了。

然而假如你是专硕并轨规培,那么你的研究生生涯,又是在无尽的轮科中度过,再入新手村,不停打怪升级。

尾声有的人还会继续读博,博士主要诉求是——毕业!这个阶段,是个人科研能力成长的阶段,标志一个人具备输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

我是黄叮叮医生,放射科主治医师,关注我,继续为您带来医学科普,带您“窥探”医院里那些事儿!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