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妈妈会思念自己的小猫吗?

2022-08-14
1 阅读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就是人类母亲的伟大之处,除了婴幼儿期的悉心照顾,还有长大后的时刻牵挂。

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思念貌似只在人类社会中才会存在,在动物世界里,这种情感非常的少,我们常见的猫就是如此,它们在小猫离开后,是没有思念小猫的意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猫的繁殖虽然有些猫可以全年繁殖,但是整体上看,家猫的繁殖期通常集中在冬末到春末,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经常在半夜会听到猫“鬼哭狼嚎”的声音,这种声音非常的尖锐,远远的听起来就像是小孩的哭声,在夜里,这种叫声会持续很长时间,格外的瘆人。

当然,这种叫声猫本身也不想,但是猫作为一种独居动物,它们在繁殖期也需要用方法来寻找异性,通常公猫的方法就是到处撒尿,在发情期,公猫的尿液中会有信息素,这些信息素一旦被母猫嗅到,到了夜里,母猫就会发出“凄惨”的叫声,这种叫声非常的有穿透力,能够吸引附近的公猫前来。

如果母猫没有叫来公猫,它们会持续地叫3-6天,之后再间隔17天左右,进入下一次“闹猫”,直到找到心仪的对象。

不过,有时候母猫也有烦恼,因为当它的叫声吸引了多只公猫时,场面就有些混乱了,因为公猫要通过决斗来决定交配权的归属。

等到交配期一过,母猫和公猫就要“各回各家”了,此时的母猫需要经历平均2个月左右的妊娠期后才产下幼崽,期间都是自己生活的(有铲屎官的话就舒服一些了)。

对于自己产下的幼崽,除了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外(比如小猫沾上了陌生的气味,猫妈妈营养不足等等),母猫对小猫是呵护有加的,因为刚出生的小猫没有视觉和听觉,它们甚至连排泄能力都没有,此时就需要母猫挨个用舌头去刺激小猫的肛门腺,这样才能让幼崽完成第一次排泄。

而且小猫想要自己行走,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调皮的小猫会各种爬,此时母猫会耐心地咬住它们的后颈肉,再把它们放回安全的地方,并且小猫的哺乳期要持续40-50天,所以在此期间,猫除了捕猎和进食外,通常都是在小猫的身边照顾的。

所以,从孕期的小心翼翼到出生后的悉心照料,猫妈妈绝对是负责任的妈妈。

母猫会思念自己的小猫吗?

母猫对小猫的悉心照料通常在断奶后就会消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猫甚至会攻击小猫,直到把小猫赶走,既然母猫会主动的驱赶小猫,我个人认为在小猫走后,猫妈妈是不会思念小猫的,而且还有些高兴。

那么,这种习性是如何出现的呢?

这还得从家猫的祖先说起。

家猫是我们最常见的宠物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的饲养量仅次于狗,从目前的考古来看,家猫最早是在新月沃土(中东地区)完成驯化的,驯化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000-9500年前,而这个时间恰好是人类开始农业种植的时间,所以,相信最早的家猫是源于家鼠向人类居住地迁徙后跟随而去的野猫驯化而来的。

但是,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家猫如何从新月沃土走到全世界的一无所知,直到2016年,巴黎雅克·莫诺研究所演化生物学家伊娃-玛利亚·盖格尔(Eva-Maria Geigl)以及两位同事克劳迪奥·欧特尼(Claudio Ottoni)和蒂埃里·格朗热(Thierry Grange)通过对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30多个古遗址的209只猫进行了线粒体DNA测序分析找到了答案。

最早的家猫驯化是来自于中东野猫,但是真正扩散的是埃及野猫驯化后的家猫,二者差了几千年,但是后者逐渐的被人带到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后,在大航海时代来临时,作为防止船上鼠灾的动物,家猫也被带向了世界各地。

至此,家猫的由来清晰了,它们是由埃及野猫驯化并传播开来的,当然,无论是埃及野猫还是中东野猫,亦或者是亚洲野猫,它们均是斑猫的亚种之一。

而野生的斑猫也是母猫独自照顾后代,而且通常是在小猫3个月大以后将小猫用攻击的方式赶走,所以,家猫的这个习性是源于它们的祖先斑猫的,既然这样,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是什么让母猫对自己的孩子下了逐客令?

第一:独居和领地。

其实在整个猫科下,不止是猫,所有的独居动物都有赶走自己幼崽的行为,比如虎妈妈通常与孩子们相处2年左右就会将它们赶走,即便是群居的狮子,也会在雄性后代2-3岁时将它们赶出狮群,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独居和领地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独居动物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但是在育幼的本能下,它们会将后代抚养到自己可以生存,这样在猫看来后代就没有继续在自己身边的必要性了。

其次是领地,猫的领地范围是一定的,当自己的后代长到可以自己捕猎时,依然会活跃在自己的领地里,此时就会造成一个现象:领地大小没变、猎物密度也没变,猎食者剧增,所以就会造成谁都吃不饱的现象,所以,猫必须要赶走自己的后代。

第二:生存策略。

猫赶走自己的小猫其实也是一种生存策略,而这个生存策略是关于繁殖的,在自然界中,动物都在想尽办法的规避近亲繁殖,这是因为那些不规避的都已经被淘汰掉了,而猫也是如此,随着小猫逐渐长大,如果它们还待在一起,小猫最快6个月左右就性成熟了,这样就可能发生近亲繁殖的现象。

所以,母猫将孩子们在3个月以后赶走其实也是避免近亲繁殖的一种生存策略。

写在最后在自然界中,动物母亲对孩子的情感通常仅限于在孩子具备自己生存能力以前,当孩子具备了自己生存的能力后,它们通常会与孩子们分道扬镳,而且大多数还是母亲主动的驱赶,而被赶走的动物通常会在离母亲非常远的地方生存,它们可能一生都不会相见了。

比如我们将自己家的猫生的一只小猫送给了一位在其他城市的朋友,这两只猫母子可能一生都不会相见,但是它们也不会对彼此思念,因为它们在一起待的时间较短,分别还是以“暴力”进行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