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为何与女儿断绝关系?
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赵一荻是谁,先解释一下,说赵四小姐,这回明白了?
赵四小姐跟张学良这一段,在民国也是常见的风流韵事,很多名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诸位男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搁在传统人士眼中,这就是有辱门楣、伤风败俗之事。
一、赵家家世显赫,门风为重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是当时北洋政府高官,曾担任过交通次长、参议院议员、航政司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家里经商也非常富有。
不过,赵一荻的母亲身份并不高,只是个丫环,但她是家中小女儿,颇受宠爱。
赵一荻认识张学良时仅16岁,此前赵家人与张学良本就互有来往,赵一荻认识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二人约会的地点甚至就是赵家自己开的饭店。
赵一荻后来受邀到沈阳旅游,是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才前往的,谁知人还在路上,就得知父亲已经登报发声明,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从此之后,赵一荻有家归不得,只能留在张学良身边,开始担任其私人秘书,多年之后,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离婚,才与赵一荻结为夫妇。
事实上,在赵一荻与张学良相恋期间,非但张学良是有夫之妇,赵一荻也有未婚夫,且并非全无感情,这段恋情自然不能得到世俗的祝福,赵庆华与之断绝父女关系,也是当时大家族处理这种感情债的惯行做法,赵庆华的登报启事上甚至写明,是开祠堂查家法,将赵一荻除名,呈报祠长执行的。
可见,这不是儿戏,而是正经八百的祖宗家法,无非正家风、洗屈辱。
不过,赵庆华仅仅是因为家风原因而断绝关系吗?
恐怕未必,这其中还有政治考虑。
二、北洋政府要员,与军阀的避嫌赵庆华是北洋政府要员,而张学良则是一方军阀,这二者搅在一起,政治生涯基本就到头了。
事实上,在断绝父女关系后,赵庆华也确实辞职,远离政治,这显然就是因为张学良的牵连。
当时张作霖已死,张学良的一举一动,都关联甚大,赵一荻与张学良私奔,甚至被外界解读为赵庆华向张学良投诚讨好,是表明了政治立场,这种流言之下,赵庆华只能激流勇退,低调做人。
哪怕赵一荻与张学良当时还没结婚,但有这层关系在,赵庆华无论是出于自保,还是对女儿的保护,都必须发表声明断绝关系。
三、断绝退路,以退为进其实,对于赵庆华的断绝父女关系举动,后来的人还有更深层次的解读:认为这其实是以退为进,故意断绝赵一荻的后路,使得张学良不得不对其负责任。
据张学良的侍卫官陈大章回忆,赵一荻受邀去沈阳,赵家全家送行,这一趟旅游是受到赵家父母同意后才成行的,即使如此,那怎么就演变为断绝父女关系?
陈大章还回忆,张学良还曾问过赵一荻,赵父为何改变态度?
其实,这很明显就是赵庆华用手段逼迫张学良接纳赵一荻,而不能只当作平常女孩儿玩弄。
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也是个厉害角色,于父与张作霖是至交,二人早为儿女订了娃娃亲,于凤至在帅府是很有地位,并且不允许张学良带其他女人进帅府。
赵一荻的事情发生时,张作霖已死,但余威仍在,张学良本身对于凤至也是尊敬甚至有点敬畏的,赵庆华如果不用这种断绝父女关系的手段逼张学良,很可能赵一荻根本不能留在张学良身边。
事实上,当张学良带赵一荻回家时,颇费了一番波折,甚至与于凤至拔枪相向,于凤至甚至提出离婚,但张学良死活不同意。
最终,赵一荻妥协,只能当秘书,不能当夫人。
如果赵一荻有退路,张学良有选择,会不会根本就没有那段传奇爱情了?
小结: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而且都能说得通。
无论是出于父女感情为女儿谋划,还是出于义愤冲动决定,又或者真的是讨好权贵,这样的事情在民国并不少见,只不过张学良身份特殊,才造就了这场传奇爱恋。
换作普通男女,谁又记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