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时为什么秦国不召回岭南的军队抵抗项羽和刘邦?
一,仓促之间,南越边远而且自守,南越不想掺和镇压农民起义军秦末农民战争是突然爆发的,爆发之后,奸臣赵高还在捂盖子。
捂到了什么程度呢?
秦朝的函谷关都被农民起义军的周文部扣响了。
函谷关的官吏才仓皇失措地报告给了中丞相赵高。
赵高捂盖子捂不住了,才向秦二世汇报关外已经岌岌可危,周文的大军快要攻破函谷关了。
秦二世大怒,把赵高骂了一顿。
然后开会研究对策。
整个朝廷上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哧声。
原因是他们被赵高的残暴屠杀杀怕了。
再说秦二世又相信这个奸臣,贵为将、相的冯劫,冯去疾都被迫自杀了,功劳赫赫的李斯下了牢狱,蒙恬兄弟被赵高害死 ,秦二世的二十几个能干的兄弟,被秦二世杀了,几个姐姐一个也没有幸免于难。
留下一个子婴,他虽然有发言权,但是他也是孤掌难鸣。
如此一来,朝廷上面都是明哲保身的大臣们。
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替军方分忧。
二,秦朝国内的军队薄弱,一旦碰上意外,就无法短时间集中力量对付,章邯成立骊山军团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
秦朝建立后,裁军,收兵器,把相当一部分军队转化成官吏,派到六国任郡县长官。
把一部分安排在边境地区带兵驻守,再把一部分放回老家从事农业生产。
如此一来,秦朝的常备军,除了首都的戍守部队和长城、 南越开疆拓土的三大主力外,地方上的军队根本就应对不了声势浩大的突然而来的百万农民起义军。
秦二世一看朝廷无人出来。
就要发怒,突然一个叫章邯的小官吏出来说,陛下,不如把复土骊山的百万黔首装备起来,开出去打败函谷关外的敌人。
秦二世没有办法,长城军团防备着虎视眈眈的匈奴;南越军团远在几千里外。
无论如何都来不及了。
于是战时组建的骊山军团成立了。
这个军团成了秦朝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然后又对诸侯军穷追猛打,差点就把帝国境内的反抗势力荡平。
三 ,南越军团在三川郡李由被杀后,秦朝通向南越的道路被截断。
消息已经到不了南越了。
而南越地区的平定进行得很顺利。
当时南越首领任嚣听说秦朝内部发生了动乱,他正在生病。
就把龙川县令赵佗叫到床边说,南越地方千里,也可以称王。
现在秦朝乱了。
你赶快把中原进入南越地区的关空把守起来。
防止诸侯军和叛乱者进入。
只有守住了。
南越就保住了。
赵佗果然一如任嚣所说的。
立刻派兵守住进入南越的所有关口,不让江水(长江)以北任何地方的势力进入南越地区。
项梁,他们项家的人当时就在会稽郡。
但是他们朝西边去了,没有南下进入南越。
可能是进不去,也可能是项梁要逐鹿中原,不想南下南越。
章邯的骊山军团所向披靡,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军,再收拾了六国复国主义者。
在定陶与项梁之间对峙。
项羽和刘邦在三川郡联手夺了三川郡,再杀了当朝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
消息传到定陶。
项梁就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了。
项来不听宋义的提醒,遭到章邯的骊山军团的夜袭。
项梁失败而身死。
楚军主力被秦军打散。
楚怀王被迫迁都彭城。
章邯以为楚国失败,就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把楚军消灭干净 留下了隐患。
楚国恢复元气 后,反过来替章邯挖了坑。
四,南越自大,自得其乐,妄自菲薄,默然看着秦朝灭亡南越的赵佗守住了进入南越的关口。
他在这个蛮荒之地称王后,觉得不过瘾,又称皇帝,赵佗在秦朝与诸侯势力的生死搏斗中,置身于外,自娱自乐,建立了以套秦朝才有的小朝廷。
他赵佗当然就不想参与中原逐鹿了。
所以,秦朝叫不动他,诸侯军的项羽刘邦有对赵佗没有耐心。
项羽和刘邦都是想“独立自主”的人 。
他们当然不想再多一个对手来分天下。
所以对南越暂时没有兴趣。
南越的赵佗天高皇帝远,自己当皇帝了。
此时,长城军团在王离的带领下到了赵国战场,与赵王赵歇,张耳,陈馀的赵军在巨鹿城下展开战斗。
张耳驰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范增,项羽走安阳去赵国,派刘邦走南路,过武关进咸阳“亡秦”。
五,假如……假使秦二世派一队得力大臣,给南越赵佗以巨大好处。
在项羽北上,刘邦西走的时候。
再联系章邯王离合同关中戍守首都的军队。
给项羽和刘邦来个反包围。
以南越的几十万大军,配合长城军团三十余万,骊山军团百万军队。
里应外合,把项羽刘邦消灭掉,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秦朝已经腐败不堪,帝国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拥护。
所以,民众反对它,诸侯反对它,南越军队也反对它。
仅仅以长城军团和骊山军团对付项羽刘邦,可能没有问题,但是,赵高把朝廷内部搞乱了,所有的大臣对朝廷都没有抱任何希望。
赵高玉与章邯不和,加害秦军主力军队统帅,章邯走投无路最后投降项羽。
刘邦一路向西,进入武关,兵临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秦亡。